A股半导体公司诉讼风险攀升:三大领域占比超八成,跨国纠纷成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半导体行业作为核心领域,其上市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法律风险。数据显示,半导体企业的诉讼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侵权、合同纠纷和证券虚假陈述三大领域,占比超过80%。这些诉讼不仅反映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也凸显了企业在技术护城河、供应链管理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脆弱性。
知识产权侵权:技术竞争白热化
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密集属性使得知识产权成为争议的焦点。专利、商业秘密等纠纷频发,尤其是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例如,全志科技因“侵害技术秘密及专利权属纠纷”向珠海亿智电子索赔7213万元,这一案件凸显了技术竞争的白热化。顺络电子在2024年连续被日本村田制作所以“侵害发明专利权”起诉,涉案金额累计250万元。这些案件不仅暴露了企业在专利布局上的不足,也反映了技术护城河的脆弱性。
合同纠纷:供应链管理漏洞显现
合同纠纷涉及采购、销售、工程建设等多个环节,且金额普遍较高。太极实业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2024年累计追回超1.5亿元;露笑科技与供应商的合同纠纷单案判决金额达3833万元。此类案件暴露了供应链管理中的漏洞,尤其是账期、履约能力等问题易引发连锁反应。企业在合同管理上的不足,不仅影响了现金流,也对企业的市场信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证券虚假陈述:投资者维权意识提升
随着投资者维权意识的提升,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呈增长趋势。风华高科在2022—2024年因虚假陈述被投资者集体诉讼超20起,总赔付金额近亿元。此类案件多因财报瑕疵或重大信息披露不及时,直接影响公司股价与市场信誉。企业在信息披露上的不规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削弱了市场的信任度。
跨国诉讼风险:企业出海步伐加快
随着企业出海步伐的加快,跨国诉讼风险也在攀升。纳思达因美国实体清单政策起诉美国政府,涉及国际行政争议;中芯国际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应对协议纠纷,涉案金额超2000万美元。这些案件要求企业熟悉国际法律规则,并建立合规风控体系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跨国诉讼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法律成本,也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诉讼结果:高额赔偿与和解成主流
从诉讼结果看,高额赔偿与和解成主流。在已披露结果的案件中,原告胜诉或部分胜诉占比约65%,和解占比20%,败诉及撤诉合计15%。高胜诉率反映企业对证据链的准备较为充分,尤其在合同纠纷中,书面协议完备性直接影响判决结果。多起案件判决金额超千万元,四维图新2024年因合同纠纷获判6542万元;长电科技2022年与芯动科技的纠纷获赔1325万美元。这些案件多涉及核心技术或长期合作破裂,对企业现金流和利润造成短期冲击。
应对策略:加强合规与风险管理
面对日益复杂的法律风险,半导体企业需加强合规与风险管理。首先,企业应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加强专利保护,避免技术侵权。其次,企业需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合同履行的规范性,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此外,企业应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避免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法律风险。最后,企业应建立国际化的合规风控体系,熟悉国际法律规则,以应对跨国诉讼的挑战。
总之,半导体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高度重视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通过加强合规管理、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及建立国际化风控体系,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源自金融界
-
中国—泰国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安排8月1日起实施
海关总署今天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泰王国海关署关于中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与泰国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制度互认的安排》将自2025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互认安排》规定,中国海关、泰国海关相互认可对方的“经认证的经营者”(AEO),泰国海关认可中国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为互认的AEO企业
-
总投资120亿元的晶镁半导体高端光罩项目落户合肥高新区
据“合肥高新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规划总投资120亿元的晶镁半导体高端光罩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该项目主要从事28nm及以上半导体光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一期投资65亿元,满产后月产能约3200片。
-
嘉亨家化今日20cm涨停,有2家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1377.21万元
嘉亨家化今日20cm涨停,成交额3.27亿元,换手率26.25%,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1家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141.43万元,有2家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1377.21万元。
-
科创板开市满六周年,从改革“试验田”迈向科创“新高地”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满六周年,不仅使科技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活水”的精准滴灌,也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硬科技”红利创造了机会。六年前,科创板应时代之需而生,承载着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使命。六年后,科创板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589家企业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其中超八成
-
钉钉第三次转向
“飞书多维表格比钉钉领先至少12个月。”今年7月,飞书CEO谢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已经很久没有一位掌门人如此点名道姓、简单直白地宣称自家产品领先竞争对手。他更是暗讽钉钉的AI功能:“如果你的办公工具主要不是在创作,而是在打卡,那一年的沉淀可能是1000万次的打卡数据,那大概率AI能帮你预测的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