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解中收获感动和力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2:19:00    

回望十三载的纪念馆宣教工作经历,深感自己的角色是历史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者。我把对和平和生命的感悟融入讲解中,为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作出自己微小的贡献。

从业以来,以下几组数字总会让我在讲解时热泪盈眶:30万遇难者作为南京大屠杀历史定性的核心数字,刻于纪念馆“灾难墙”之上,象征着民族苦难的集体记忆;纪念馆“12秒流星装置”以每12秒一颗流星划过象征大屠杀期间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遇难,让屠杀的密集与惨烈具象化;国际友人建立的25个国际安全区庇护超25万中国难民,见证了黑暗中的文明微光;28名战犯的审判以及长达1218页的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书,体现了历史正义的追索。

这些数据以“纪念碑”的形式,将抽象的历史苦难转化为可感知的集体创伤记忆,警示着人们文明不可逾越的底线。

除了数字,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的见证者,尤其是那些以笔为刀,“刻”下真相的幸存者。其中,葛道荣老人令我最为动容。当年,10岁的葛道荣和家人逃进安全区,在尸山血海中得以幸存。后来,他将亲身经历整理成了一本十几万字的回忆录,取名《铭记历史》。退休后,他来到纪念馆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讲述这段历史。老人去世后,宣讲历史的重任在他家四代人当中接续传承。

在讲解过程中,我常常收获感动和力量。刘健芝和祁恩芝夫妇是纪念馆的常客,从1994年以来,他们拍摄了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图片2万多张。2018年公祭日前夕,两位九旬老人再次来到纪念馆。这一次,我们特意设置了一个互动环节,在魏特琳女士的雕塑前,请祁奶奶为现场的观众诵读《魏特琳日记》节选。祁奶奶平缓低沉的诵读,让现场的不少人泪流满面。

陈列在纪念馆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份史料,都承载着人类的真实记忆。最真的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前行。多一个人记住历史,就多一份传承的力量。希望更多志愿者、更多爱好和平的人和我们一起,把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故事讲下去,共同守望历史、捍卫和平、创造未来。

(本报记者苏雁 本报通讯员倪恺彬采访整理)

相关文章
  1. 中国电影消费年迎来五一档:超10部影片 精彩呈现

    今年是中国电影消费年。当下,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众多精彩影片轮番上映,为中国电影市场再添活力。就在本周末,备受关注的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也将在青岛举办,为广大影迷呈现一场光影盛宴。而即将到来的五一档也已有超10部电影定档,类型多样,引人期待。五一档题材丰富 类型多样满足

    0 2025-04-25 06:36:00

  2. 长寿茶乡书香溢 全民阅读正当时

    4月23日晚,“书香八桂 桂在阅读”2025年昭平县全民阅读活动暨“绿书签行动”启动仪式文化夜市在昭平县茶寿广场举行。活动在一场酣畅淋漓的歌舞表演拉开帷幕,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瞬间点燃现场气氛。诗词朗诵、阅读分享以及相声表演轮番精彩上演,让广大群众共赏诗词之美、阅读之乐。现场设置了知识问答和诗词背诵环

    0 2025-04-25 00:27:00

  3. 沉浸式红色课堂 军山街黄陵社区党员在红安接受精神洗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爽)4月18日,武汉经开区军山街黄陵社区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开展“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传承。支部党员在纪念馆内参观学习。通讯员供图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

    0 2025-04-23 09:35:00

  4. 回溯经典 观照现实 注目未来

    人间四月天,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如期而至。为期9天的时间里,影片与影迷双向奔赴,中外影人交流互鉴,技术与产业融合共生……透过北影节这扇“光影之窗”,可以洞见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感悟中国电影兼容古今、交融中西的时代气象。回溯电影百年历程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

    0 2025-04-23 08:09:00

  5. 泽连斯基回应“俄乌和平计划”:没收到美国正式提议

    当地时间4月2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美国“俄乌和平计划” 相关消息作出回应。他表示,当下媒体所传播的美国相关计划并非正式提议,“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谈论它,但这不是对乌克兰的正式提议。倘若有正式提议,乌克兰会立即以正式提议的形式做出回应。实际上,乌克兰已经听到了这样的信号,媒体也在传播,而且可以预

    0 2025-04-23 0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