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风
□赵主明
贤山之巅,浉河岸畔,春天的色彩,一是绿,二是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绿,始于柳丝;红,盛于桃花。
然而,春姑娘来得慢,走得急。夹克衫还没捂热,就换上了短袖。
“春天太短了!”人们叹道。有人试图用诗句留住春光:“把春天装进玻璃瓶”、“与春风签下契约”。
山里的茶农不理这般风雅。他们说,春天在心里,在茶垄,在指尖,在灶膛,在腰间的小竹篓。
历经夏秋冬三季,台刈,施肥,治虫,除草,中耕,为的是春日里那抹新绿。
心里盼着,眼盯着。春天是心中的金贵,一年的柴米油盐多在里头。芽尖上的露水,那是春天的信物。时机不可错过,早釆是宝,晚采成草。低着头,佝偻着背,十指鸡啄米似的,活动在茶垄间。
竹篓里渐渐装满了玲珑碧玉。城里人吟诵“且将新火试新茶”。茶农笑了——怎比得俺铁锅里青叶翻腾?
柴灶吞吐着明火,铁锅蒸腾着青烟,炒茶师挥臂上阵,杀青时如舞巨椽,揉捻时似打太极,烘焙时若高僧入定。铁锅里中一阵爆响,涅槃在滾烫中生成,收束了山岚雨露,蜷曲成琥珀色诗篇。茶师摊开厚茧的手掌:“把春天揉进茶里。”
这般珍重的春色里,藏着个姗姗来迟的传奇。当小山茶的新芽探头探脑时,车云山北坡的“信阳10号”还在母株怀里酣睡。这个让茶农又爱又急的品种,总是踩着清明的尾巴登场。
20世纪八十年代,茶叶专家黄道培与合作伙伴在国营震雷山茶叶试验场育宝藏奇,培育筛选本地优质茶种。在经年累月的单株培育中,一种“老旱茶”的后裔逐渐显露天资:芽叶肥硕,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达5%,茶叶泡开后板栗香里透着桂花甜。编号为“10”的这个茶种,就此开启了传奇。
我跟着祥云茶企余总,还有老茶人老黄,参观了他们的母本基地、育苗基地、有机茶园、种植基地和茶树种质资源圃等。育苗塑料大棚里蒸腾着湿润的气息。穴盘里扦插的茶苗冒出了新绿。“别小看这些嫩芽,”话语间颇有几分自豪:“当年从0.8亩母本园起家,现在能年产1500万株茶苗了。”
在资源圃里,80多个茶树品种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福鼎大白、乌牛早、陕茶1号。“信阳10号”居于其中,长势喜人,颇有几分傲视群雄,宠辱不惊的气度。
在公司的有机茶园,我触摸到了春天的脉络。500亩茶山严格遵循自然农法:粘虫板替代农药,菜籽饼代替化肥,除草也施除草剂。采茶工挎着专用竹篓,采下的嫩芽要赶在露水干前送进加工厂。车间里贴着醒目标语:“有机茶专用通道”,从摊青到烘焙,全程与普通茶区隔绝。在品味有机茶时,余总捧起新制的毛尖茶叶:“你闻闻,这股山场气。”果然,栗香里裹着雨后青苔的湿润,还带着云雾的重量。
最妙的蜕变发生在红茶车间。武夷山制茶世家传承人江元勋先生曾亲自谋划,将正山小种的古法与信阳茶的灵韵交融。在这里可见证一筐“信阳10号”鲜叶的奇幻之旅:萎凋时舒展如舟,揉捻时渗出琥珀色汁液,发酵时渐渐泛起古铜光泽。开汤刹那,金圈在杯中流转,花香果韵层层绽放。这哪里是茶汤,分明是把大别山的晨雾暮霭都泡了进去。
走在茶山小径,试图搜寻采茶姑娘的歌声。但是,非常遗憾 ,釆茶对歌的场景,在真实的茶山里并不常见。采茶女分散在茶园里,各占一隅。她们的心思,全部集中在十指与茶垄上,唯有鸟声此起彼伏地为其歌唱。
走近一位釆茶女,看看她的小竹筐,鲜叶装得不足一半。“旱的!”一位老茶农掐灭烟头,抚摸着茶树,带着无奈的语气说:“去冬少雪,今春缺雨。好在这茶树抗冻耐旱,要不,春茶更减产了。”
余总告诉我们,“信阳10号 ”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茶人认可。如今,从浉河岸畔到山东半岛,四万亩茶园里,“信阳10号”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放眼起伏连绵的茶山,看着茶企老板的自信,品着“正山堂.信阳红”、“豫本山.信阳毛尖”,我忽然明白,茶农们不再为短暂的春天焦虑——他们知道,只要茶山常青,每个打开茶罐的午后,都会有一场春雨在杯中苏醒。
在余总茶室,欣赏着透明玻璃杯里的“信阳红”,汤色澄黄清亮。有人说“现在不愁春短了,有了好品种,四季都能在茶汤里找见春天。”是的,也许真正的春天不仅写在文人墨客的诗笺里,更刻在茶农掌中的老茧上,在茶罐开启遇水苏醒的氤氲中。
走访祥云茶业,触动我的不仅是满墙荣誉——从省级龙头企业到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从科技进步奖到有机认证,这些固然都是十年耕耘的见证,但真正令人动容的,是育苗棚里技术员鬓角的白霜,是炒茶师傅被火燎出泡的虎口,是老茶农数着茶芽时的眼神。
他们不忘初心,坚守阵地,一年又一年地培育推广一个优质品种,像培育自己的孩子,用匠人心血守护每棵茶树,如同守护易逝的春光。这大概就是收藏春天最朴素的注脚:把岁月揉进茶香,让土地记住时光的温度。
-
中原风
□赵主明贤山之巅,浉河岸畔,春天的色彩,一是绿,二是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绿,始于柳丝;红,盛于桃花。然而,春姑娘来得慢,走得急。夹克衫还没捂热,就换上了短袖。“春天太短了!”人们叹道。有人试图用诗句留住春光:“把春天装进玻璃瓶”、“与春风签下契约”。山里的茶农不理这般风雅。他们说
-
何以中国|科技赋能南平茶事 振兴途中茶韵婉转飘香
4月19日至4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福建南平举办。南平是全国文明的茶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青山蜿蜒起伏,绿水悠悠流淌,滋养出丰富多样的物产,拥有“南方林海”“福建粮仓”“中国竹乡”等多张“金名片”。在这里,72.1万亩茶园如绿色绸带般
-
绿茶种在大棚里,亩均增收过万元
“每年从3月下旬开始,大棚春茶就开始陆续采摘收获。”4月19日,年逾七旬的诸城市桃林镇批河窝村茶农周家学说,今年他和老伴种植了1亩大棚春茶,预计今年收入将超过2万元。眼下,诸城市桃林镇批河窝村大棚春茶进入采摘旺季。一大早,曾经当过3年村主任、25年村党支部书记,现已退休的周洪升便早早起床,走进一排排
-
秀美黄山的乡村振兴实践
四月的黄山,苍穹碧蓝如洗,群山草木青翠,派送出独属春天的迷人景致。绿色是黄山的底色,也是发展的底气。黄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不断升级生态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一户茶农的“生态账本”在休宁县蓝田镇南塘村的茶园里,一片片“小黄板”被错落有
-
今日谷雨
雨落生百谷万物皆可期今天3时56分我们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此时节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到处春意融融谷雨时节,时值暮春虽是春意阑珊亦有好景如画牡丹绽芳华,杜鹃开遍野蔷薇卧晓枝,木香满墙头花儿争先恐后,肆意绽放所谓“雨生百谷”此时节气温升高、降水增加不论初插的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