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大力推行“藏牛于户”模式
“牛棚干净宽敞,养牛心里敞亮。”时下,温暖的阳光照在改造一新的牛棚上,华亭市山寨乡北阳洼村养殖户禹文杰对养牛充满了信心,“只要人勤快,就能创出一片致富新天地。”
禹文杰养牛“犇”富路的信心,源自华亭市推行“藏牛于户”模式。
“我们把红牛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强农富民的主导产业,创新开展‘藏牛于户’‘户繁户育’模式,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延链条、创品牌,红牛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总量增长、链条完善、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华亭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杨海亮介绍说。
近年来,华亭市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群众养牛基础,率先提出“小群体、大规模”思路,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行动,根据群众立地条件、养殖基础、劳动能力、饲草供应等因素,制定“一户一策”养殖计划,着力解决群众“养少无效益、养多无能力、想养无场地、养好无技术”等问题,培育养牛重点村28个、10头以上养牛大户2100户,以农户个体养殖小群体,集聚全市牛产业大规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对新建牛棚每平方米补助200元,改造牛棚每平方米补助100元,最高补助300平方米;新建草料棚每平方米补助100元,最高补助100平方米;新建青贮池每立方米补助200元,最高补助50立方米,实现了政策导向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让政策发挥出最大效益。
“山寨乡北阳洼村的群众有深厚的养牛传统和养牛基础,通过实施‘四改三换三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整村推进肉牛养殖产业,全村实现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牛。”杨海亮介绍说,华亭市以科技特派员、致富能手为主体,组建5支专业服务队,主动前移服务,精准纾困解难,指导养殖户精饲养、治疾病、搞冻配,改造冻配改良点30个,年均完成黄牛冻配改良1万头,落实基础母牛冻配补助120万元,累计解决技术、销售等问题130余件。
时下,华亭市北阳洼村静谧的山林中,一座座牛棚掩映其中;走进牛棚,一头头红牛膘肥体壮;当地群众正借着红牛养殖好产业,“犇”向致富路。(记者 张小兵)
-
助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量产快速转化 成都高新区打造20亿元“中试基金”和50亿元“数字文创母基金”
4月25日,2025年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协同发展大会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办。本次大会以“聚势蓉城,策动未来”为主题,汇聚了知名院士、投资机构代表、新质生产力企业及行业专家100余人,共同探讨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当天的大会现场,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了“3+6+6”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实现现代化产
-
长寿茶乡书香溢 全民阅读正当时
4月23日晚,“书香八桂 桂在阅读”2025年昭平县全民阅读活动暨“绿书签行动”启动仪式文化夜市在昭平县茶寿广场举行。活动在一场酣畅淋漓的歌舞表演拉开帷幕,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瞬间点燃现场气氛。诗词朗诵、阅读分享以及相声表演轮番精彩上演,让广大群众共赏诗词之美、阅读之乐。现场设置了知识问答和诗词背诵环
-
连续举办多届,文旅大会的变与不变
□ 本报记者 王鹤颖四月的齐鲁大地,阳光和煦,繁花似锦,与一场春日里的文旅盛会——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撞了个满怀。自2020年起,山东每年高规格举办以文旅为主题的大会。几年间,大会“走”过了济南、烟台、济宁、青岛、临沂5座城市,不仅提振了当地文旅消费、展现了文旅业态新成果,更成为激发
-
建好“小阵地” 释放“大能量”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屯留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上下功夫,探索创新 “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 推动实现代表联络站乡镇(街道)全覆盖,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
-
数智时代版权护航,重庆如何助推网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网络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然而,网络影视剧也沦为版权侵权重灾区,有关影视剧版权保护的讨论,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议题。那么,作为网络影视产业一方重镇,重庆应该怎么办?座谈会现场。记者 赵欣 摄4月22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