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千年文明 洛阳师院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成果展在京开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高雅 通讯员 王蒙
3月31日,“又见神都,文明新生——洛阳师范学院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成果展”,在北京觹堂当代艺术馆启幕。展览通过“青铜二进制”“釉色方程式”“牡丹算法”三大创新单元,集中呈现中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前沿技术成果。

展出的数字复原文物
展览中“青铜二进制”单元以妇好鸮尊、毛公鼎等国宝级青铜器为样本,采用AI补全算法与失蜡法3D打印技术,实现纹饰复原误差严格控制在0.1毫米以内,攻克传统工艺精度瓶颈。“釉色方程式”展区,运用高精度光谱扫描技术,解码唐代三彩釉色科学规律,动态仿真系统首次还原釉料流动与窑变过程,为文物保护提供数据支撑。“牡丹算法”依托深度学习,构建古代纹样与现代文创的转化体系,既溯源武周时期佛教纹样美学,又生成符合当代审美的数字艺术衍生品,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展览还特设数字化元素文创展区,公开展示文物数字补全内容及衍生品。
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河南省文化遗产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团队,聚焦文物智能虚拟复原、文化基因图谱构建等核心技术,形成“数字采集—智能修复—活化传播”全链条技术体系。其研发的青铜器3D打印新材料、唐三彩釉色动态仿真技术等突破性成果,为河南百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及馆藏文物建立数字档案,并承担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成为“数字中国”战略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实践标杆。
“数字化不仅是保护手段,更是文明活化的桥梁。”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张永新表示,此次展览既是科技与人文的对话,亦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洛阳方案”,标志着我国文物数字化技术迈向更高台阶。下一步,实验室将以多学科交叉创新,为文化遗产注入“科技基因”,助力中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另悉,此次展期将持续至4月15日。
-
“2025中国数字产业生态大会”将于7月29日在上海召开
中经记者 董曙光 北京报道在数字浪潮奔涌、产业边界加速融合的今天,如何勇立潮头“破浪”前行,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新业态?7月29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破浪·共生——2025中国数字产业生态大会”将在上海威斯汀大饭店隆重召开。这是一场汇聚政、企、学、研顶尖智慧的思想盛宴。大会将聚焦数字文明时代产
-
长镜头|寻找河北红山文化璀璨星河
日前,“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这一展览由上海博物馆携手辽宁、河北、内蒙古、北京、天津等地的20家文博及考古机构联手策划,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展品最为全面的一次红山文化主题展。6月18日,张家口宣化郑家沟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队员在1号积石冢工作(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
“华彩六盘”展启幕:300余件文物、近200款文创共绘宁夏固原丝路文明
7月8日,“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启幕。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宁夏固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通过非遗文创产品和文旅产品的引入,让沪上观众近距离感受“丝绸之路文明十字路口”的独特魅力。千年文物,诉说丝路故事此次展览从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博物馆和宁
-
抓好大招商 促进数字经济大发展
【来源: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_行业资讯】近年来,贵州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大数据领域异军突起,“中国数谷”声名鹊起。然而,要实现从“先行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必须紧抓招商引资这一“关键引擎”,以“数”为媒,以“商”聚力,将大数据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发展胜势,在数字经济蓝海展现贵州新风采。创新
-
中国移动三大核心布局 助力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新发展
【来源:云南网】6月30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举办的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陈怀达出席,中国移动数智化部副总经理陶涛发表主题为《建设跨境数据交易高速公路,服务数字信息大通道建设》的演讲,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副总经理陈志伟参加算力产业集群建设及数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