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清远:早稻归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9:15:00    

2025年7月25日《南方日报·清远观察》AⅡ01版。

春争日,夏争时。进入7月以来,清远百万亩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各地田间地头机声隆隆,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忙收割、晾晒、归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派繁忙景象。

进入7月以来,清远各地田间地头轰鸣的收割机穿梭稻浪间,勾勒出丰收的繁忙图景。

据清远市农业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清远早稻收割进度约75%,晚稻育秧折合面积超80万亩。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清远始终将粮食生产视为头等大事。通过提前规划、科学调度、精准服务,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持续做强清远丝苗米等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开镰收割

农机集结上阵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在清新区山塘镇马安村,稻田里金浪翻滚,收割机轰鸣着破浪前行,钢刃旋转间谷穗如雨落舱。

“我们出动了两台收割机,两天就能完成收割任务,今年的水稻长势良好,病虫害比较少,亩产超过1100斤,每亩净利润达到300元。”种植户陈灿辉说,水稻种植从犁地、插秧、飞防到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效益。

英德市横石水镇200亩水稻种植基地同样也迎来了丰收。“看着这么多稻子,心里特别踏实!机械化种粮帮我们省了很多力气,收入也更有保障了。”种植大户华叔看着饱满的稻穗,喜悦溢于言表。

“喂,是农机服务队吗?能来我的田里帮忙收割不?”只需一通电话,农机服务团队便来到田边,提供农机服务。从办田、插秧,再到后续的无人机施肥、收割、烘干,全程都不用农户操心。“扣除服务费,每亩还能挣好几百元!”阳山一农户笑着说。

当前,清远构建了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精心搭建了“市级农事服务中心+县级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镇级服务中心+村级托管员”四级服务协办体系,并组建成立了3个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4个市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组织各个县(市、区)成立了9个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8个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机服务支持。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双抢”期农机化生产工作,清远市级和各县(市、区)还分别公布了9个早稻机收、机械化烘干保障热线电话,及时解决农机手和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早稻及时收获、烘干,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赋能

机收减损助农增收

7月19日,2025年清远市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活动在清新区太和镇五星村举行,活动期间,来自全市各地的13名农机手展开了一场以“减损”为核心的技术大比拼。

比赛现场,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活动正式开始,13名参赛农机手依次进行了紧张有序的收割作业。随后,裁判组到作业区域进行了取样、捡粒、去杂、标识、称重等,最终计算出参赛选手的机收损失率。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此次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活动,旨在通过技术培训、技能比武等方式,全面提升粮食收获质量和农机手操作水平,推动水稻机收损失率持续降低,把丰收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

“一台收割机操作得好不好,一亩地可能差出几十斤收成。一个环节减损不到位,千亩良田的辛劳就可能打了折扣。”清远市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梁文浩说,协会始终把减损作为服务重点,希望农机手们以技提效、以练促收,用手上的农机具守护好每一粒粮食。

7月还没到,梁文浩便忙着布置机收路线、加强农机的保养维修等,电话接个不停。“现在是最忙的时候,收割完成后得立即耕田插秧,进行晚稻种植。”

清远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目前,清远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9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17%,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1.99%。

目前,清远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92%。

补齐短板

提升粮食烘干能力

走进位于清新区三坑镇的穗源现代化丝苗米智能加工中心,一辆辆运谷车有序排队过磅称重、入库,热泵烘干机正不停运转,工作人员通过精准调控智能化烘干设备,高效开展烘干作业。

“机械烘干可降低农户因天气变化而遭受的损失,减少他们的生产成本,提升收益,推动丝苗米产业的发展。”穗源公司副总经理潘加丽介绍,该中心引进了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年加工量可达10万吨,年产值约3亿元,日烘干能力240吨,带动辐射水稻种植面积约3万亩。

为破解种粮农户“看天晒粮”难题,近年来,清远大力推进烘干设施建设,多个现代化烘干中心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烘干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以来,清远市烘干产能从1900吨增长到4840吨,烘干率从12%提升到30.25%,年平均增长5个点以上,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清远大力推进烘干设施建设。图为佛冈迳头镇粮食烘干中心。

据了解,全市现有烘干中心69个,年烘干粮食能力超21.78万吨,科学分布在39个镇,其中拥有2个以上烘干中心的镇16个。同时,清远大力推广新型烘干技术。全市环保热泵型烘干机数量占比接近50%,生物颗粒经济型烘干机占比35%。

“清城区粮食储备库、穗源、远良等企业引进全自动智能烘干生产线,实现全程智能化实时监测。”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科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推广机械化烘干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预计今年底再增3至5个烘干中心,产能增加300吨以上,水稻烘干率可达32%以上。”

延伸

阳山深入推进社会化托管服务

“农业托管信得过,自己不用干,每亩增加约500元的收入,比自己种地好。”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村民唐叔说。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用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如今,在阳山县,农田可全程托管,覆盖从播种到收割的整个农业生产周期,为农业增产丰收提供助力。

阳山县是清远地区率先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试点单位。近年来,该县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广粮食生产大托管。积极鼓励有劳动力的农户在自行耕作的基础上,推广“农户自愿、村集体代管、土地流转托管”的模式。指导服务组织及早谋划开展“粮食生产大托管”服务,与村民签订托管服务合同,实现“耕种防收”托管服务全程机械化、集约化。

如今,阳山县持续构建“县级生产托管中心+镇级托管服务中心+托管员”的托管服务协办体系。2025年,阳山提出,计划新增建设镇级服务中心3家、培育服务组织2个、选聘生产托管员20人以上,整合区域服务资源,实施整村推进托管服务,推广运用“粤农服APP”平台,为农户等服务对象提供便捷生产托管服务。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邓文燕 通讯员 张殷华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策划:达海军

统筹:刘秋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邓文燕;曾亮超;达海军;刘秋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1. 南方观察|清远:早稻归仓

    2025年7月25日《南方日报·清远观察》AⅡ01版。春争日,夏争时。进入7月以来,清远百万亩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各地田间地头机声隆隆,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忙收割、晾晒、归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派繁忙景象。进入7月以来,清远各地田间地头轰鸣的收割机穿梭稻浪间,勾勒出

    0 2025-07-25 09:15:00

  2. 虢椒赤红 柴胡满山 陈仓区召开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阳光讯(记者 张伟 实习生 周欣悦 胡宜涛)7月12日,以“科技赋能林业产业·品牌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5年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区花椒技术培训中心(陈仓区赤沙镇东一村)举行。本次大会精心设置产业推介、技能比武、产业观摩三大板块,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展示,为“陈仓林特” 产品品牌注入强劲

    0 2025-07-13 16:02:00

  3. “警校地”协同发力,吹响电商助农“集结号”

    阳光讯(记者 梁萌 通讯员 宁静)作为西安市公安局2023年度基层治理十大创新案例,歇驾新村暖心警务会客厅“以民生促民安”助农故事继续上演……2025年7月10日下午,陕西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陶兴旺带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公安灞桥分局灞桥派出所,就“大学生三下乡”共绘电商助农新图景社会实

    0 2025-07-12 22:03:00

  4. 科技助力让“三夏”插上“智慧的翅膀” 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机收进度显示,截至6月18日,小麦收获进度已达96%。这标志着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从5月15日,西南麦区开镰收获,到5月26日,“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联合收割机一路北上,工作重心从四川、湖北、河南逐步转移到河北大部、山东北部。目

    0 2025-06-20 08:42:00

  5. 勇立潮头大湾区 | 岭南至“长安” 增城荔枝甜上云端

    【来源:大湾区之声】夏日炎炎 昔日盛唐长安的荔枝驿道上 马蹄声碎 如今广州增城的荔枝园里 冷链车整装待发 屏幕轻点 岭南甜香破屏而来 保鲜困局→触网腾飞曾经,枝头红荔垂坠如珠的丰收 却让广州增城的荔农们 喜忧参半 “荔枝一定要预冷保鲜 可小农户哪建得起冷库?” 荔农陈立志的无奈 道出了行业痛点 冷链

    0 2025-06-17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