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整体推进乡村学校课程在地化实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中山学校,美术教室里,学生们正用植物拓印技法创作古镇吊脚楼纹样,靛蓝染料在宣纸上晕染出千年古镇的韵味。这堂融合了地方非遗技艺的美术课,是该校“艺美中山”特色课程的缩影,也是江津区扎根乡土办教育、整体推进乡村学校课程在地化实施的生动实践。
低年级开展植物拓印、手指画等趣味创作,中年级引入扎染、风筝制作等传统工艺,高年级聚焦蜡染、古镇文创设计,形成阶梯式美育培养模式。作为一所乡村学校,中山学校立足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国家美术课程与地方非遗深度融合,构建起了“国家课程+校本融合+社团拓展”的课程实施体系。
如今,中山学校不仅是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院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更获得市级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重庆市美术特色学校”等荣誉,成为乡村美育的标杆。
中山学校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江津区“扎根乡土、一校一策”的教育改革布局。当地教委以国家课程方案为引领,创新提出“在地化实施”理论框架,通过“整体规划—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三位一体模式,让每所乡村学校都能深挖本土资源,培育“一校一品”的特色课程生态。
石坝街小学开发“地方文化研学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卞小吾故居、中医药博览馆,让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羊石学校以“长江石精神”为内核,构建“江石・艺术”“雅石・礼仪”等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与乡土特色的有机衔接。
此外,为破解乡村教育资源短板,江津区构建“专职教师+兼职专家+高校支援”的多元师资体系,累计引进30余名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参与乡村学校课程教学,同时通过“城乡教研共同体”“云端支教”等机制,让优质资源在城乡间双向流动。
近五年,江津区乡村教师获市级课程建设成果奖42项,开发校本课程200余门,众多教师实现了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创生者”的转型。
如今的江津乡村学校,正上演着从“边缘地带”到“特色样本”的蝶变:中山学校的美术特色课程辐射带动周边8所学校,形成了“古镇美育共同体”;全区100余所乡村学校100%制定在地化课程实施方案,40%被课程评估专家认证为“优秀”,2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乡村教育的根在乡土,魂在文化,活力在创新。”江津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曾祥敏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乡村学校课程在地化实施,推动“乡土文化+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让每所学校都成为传承文化的阵地、培育人才的摇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教育动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创客与村庄双向奔赴
当青年创客与乡村双向奔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年前,34岁的王亮和两位合伙人来到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他们租用当地的闲置农房进行微改造,发展起民宿、陶艺、餐饮等多种业态。如今,4年过去了,这一场双向奔赴结出了怎样的硕果?潼南区双江镇位于涪江南岸,是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金龙社区是双江镇的
-
图集|暑期读书热!中山纪念图书馆里书香浓
进入暑期,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市民走进图书馆,在凉爽舒适的环境中感受书香。作为中山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中山纪念图书馆自7月以来人气持续爆棚,日均人流量达12000人次,迎来了一波“读书热”。7月19日早上9点,中山纪念图书馆入口处排起长龙。 南方+ 叶志文 拍摄中山纪念图书馆舒适的环境和阅读氛
-
烟台黄渤海新区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暑假转学7月16日起报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7月15日,烟台黄渤海新区教育体育局发布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暑假转学报名公告,有转学需求的学生家长可于7月16日—8月4日进行网上报名。为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暑假转学工作,家长可通过“爱山东”App办理,烟台黄渤海新区教育体育局将通过烟台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对家长所填报的
-
现在出发!避暑就来黔西南安龙:“咖啡+田园”!解锁安龙海庄村休闲新体验
盛夏炎炎,避暑寻凉正当时!贵州以其得天独厚的清凉气候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海内外游客心仪的避暑胜地。动静新闻客户端动静号、“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联合推出联动策划报道《现在出发!避暑就来贵州》,抓住暑期黄金旅游季,全景呈现贵州各地独特的夏日魅力与清凉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黔尽享清凉一夏。在黔西南州安龙
-
遵义这条公路通车了!!!
近日桐梓县小水乡同盟村乡村振兴公路硬化项目正式完工通车了小水乡同盟村乡村振兴公路硬化项目是同盟村羊陪村组77户、270人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建设时间久远公路路面损坏给群众出行和企业物流运输带来不便为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小水乡同盟村委会积极申请对小水乡同盟村乡村振兴公路进行升级改造于202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