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重渡沟》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8月13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戏曲电影《重渡沟》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


戏曲电影《重渡沟》改编自同名豫剧现代戏,根据真实事迹创作而成。由朱赵伟执导,贾文龙、杨红霞、盛红林等豫剧名家主演,是河南豫剧三团“公仆三部曲”收官之作。该片再现了驻村扶贫干部马海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心中梦想,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把重渡沟的自然美景、旅游开发、乡村振兴三者有机结合,将昔日的穷山沟变成著景区的绿色之梦。与会嘉宾认为,该片以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戏曲电影的探索创新,成功刻画了一个当代基层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并借主人公成长的视角,回顾了20年来“两山”理念从孕育、诞生、发展、完善并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该影片不仅是一部优秀文艺作品,更是“两山”理论生动实践的艺术呈现。

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认为戏曲电影创作进入了重质量而不盲目追求数量的时代,戏曲电影《重渡沟》无论在思想发现的稀缺性还是审美表现形式的探索性上,都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尤其是用电影语言彰显中华戏曲的独特美学魅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成功探索。

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纪委原书记尹晋华深情回忆了优秀共产党员马海明的故事和重渡沟的建设过程,讲述了这部影片的创作缘起,高度肯定了这部影片对于“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引用了详实的电影发行数据,肯定了戏曲电影的价值,尤其是豫剧电影的受欢迎程度。并表示戏曲电影《重渡沟》虽然是一部扶贫题材、文旅题材的影片,但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感情充沛、故事扣人心弦、唱腔设计特点鲜明,反映了主创团队对剧作的把握,以及创作上的深厚功力。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当下戏曲电影创作呈现古装剧偏多、现代戏较少的现状,而戏曲电影《重渡沟》从戏曲作品成功转化而来,令观众看完之后感到激动和振奋,为全国戏曲电影又增添了一部优秀作品,尤其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这部影片的推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自己曾去过重渡沟,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的变化和值得推广的扶贫工作以及旅游开发模式。电影《重渡沟》是一个原创的现代戏,坚持了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对人物内心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对于改变戏曲和戏曲电影生态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同时,该影片展现了新时代、新人物、新景貌,“两山”精神和生态文明理念,期待《重渡沟》成为新时代的《朝阳沟》。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表示,戏曲电影《重渡沟》把总书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殷殷嘱托转化为艺术形象,把“两山”理念转化为生动故事,把基层党员马海明的感人事迹转化为人民史诗,这是电影战线贯彻回信精神、服务“国之大者”的自觉行动。该片题材挖掘“准”、人物塑造“活”、艺术呈现“新”、价值表达“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示范,也是豫剧现代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

河南省文联二级巡视员张勇在致辞中表示,戏曲电影《重渡沟》以“绿水青山”之形,写“金山银山”之魂,把“生态美”与“百姓富”熔为一炉;以豫剧高亢激越之声,唱出基层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担当,唱出老区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以电影语言之新,实现戏曲程式与镜头叙事的双向奔赴,让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这是河南文艺界的光荣,更是我们向时代交出的一份厚重答卷。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获得者周大新说,戏曲电影《重渡沟》把舞台完全搬到了真实的山水之间和老百姓的生活场景里,借鉴了故事片的叙事手段,融合戏曲独特的唱腔曲段。同时,对于马海明这个人物塑造的生动鲜明、典型真实、层次丰富,极富感染力,实现了一定意义的突破。他建议在发行时,不仅要面向城市的中老年人,还要沉到乡村里。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赵景勃认为,这部影片不仅体现了总书记的“两山”思想,更体现了扶贫到底怎么扶,怎么解决贫困问题。这部影片是在为英模立传,为时代高歌,富有意义。主创非常注意形象,对于刻画每个细节都抓得比较准确,与此同时,主演贾文龙的唱腔精彩,音色丰富,在激情和含蓄之间显示出高级的分寸感,让整部影片也非常接地气。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表示,该影片把一部优秀的舞台剧通过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是一次新的创造,有非常多的亮点,给观众带来很多启示。该影片在镜头语言的革新、虚实交织的叙事美学、影片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角色表演与镜头的深度融合、意境营造和精神升华等方面可圈可点。同时,程式化动作在实景拍摄中保留的也非常好,影片的空镜头在视觉上让画面很丰富,也是对情感的升华、外化和衬托。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表示,戏曲电影《重渡沟》是用电影手法表现非常成功的一部现代戏,把现代的生活和舞台剧的程式自然结合,丝毫没有违和感。同时,从舞台剧到电影,也看到了剧情在不断地升华,也看到了贾文龙在不断地进取。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认为,重渡沟的发展让群众能够得到收益,是一个乡村振兴的典范。戏曲是通过唱腔完成的,而这部电影既保持了戏曲的特色,又遵循了电影的影视规律,故事表达的很好,在空间的设置上也极具巧思,把一个舞台空间变成影视视听语言空间,这里确实有很多探索经验,为戏曲作品的影视化表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认为,戏曲电影的本体是用电影手法表现戏曲艺术之美,用电影手法而不是用舞台手法,把戏曲艺术写意美、程式美呈现出来,而该片则做了非常成功的探索。戏曲电影《重渡沟》实现了与观众的共情,这也是豫剧艺术最大的魅力所在,并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凸显。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黄迎表示,戏曲电影《重渡沟》展现了豫剧的本体特征非常贴近生活,它的唱腔、板式有生活的源泉,既可以表现大英雄,也可以展现小人物。大段唱段当中再配合坐和打,这种一气呵成非常有表演魅力。同时,在虚实结合、空间呈现、光线效果、景别运用上都非常细腻难得,该影片能够充分利用电影视听语言进行戏曲的升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处长张弛认为,扶贫题材的电影作品内容同质化趋向明显,但戏曲电影《重渡沟》非常吸引人,看的过程中不累,而且很愉悦,这就是豫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指出,电影《重渡沟》兼具创新精神、深刻立意、鲜活人物和现实意义,是大众化戏曲电影,也是文旅电影的佳作。影片将重渡沟自然风光和戏曲舞台的美术相融合,既展现了重渡沟美丽景色,又增加了舞台语言的表现性,让传统戏曲在现代电影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捕风追影》导演杨子:“笨功夫”成就电影最宝贵的质感
8月23日,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长春国际影都举行。论坛旨在聚集新力量电影人、行业代表和各地方电影管理者,深入探讨电影业的变化趋势和历史机遇,形成行业共识,为中国电影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做好思想动员与精神准备。论坛现场空镜今年暑期档警匪动作大片《捕风追影》自8月16日上映以来,不仅豆瓣
-
在“未来之城”感受光影魅力 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启动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见习记者郝金钰)8月22日,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启动。本届电影季汇聚了众多国内外优秀科幻影视作品与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佳作,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光影盛宴。8月22日,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5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启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郝金钰 摄
-
戏曲电影《重渡沟》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8月13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戏曲电影《重渡沟》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戏曲电影《重渡沟》改编自同名豫剧现代戏,根据真实事迹创作而成。由朱赵伟执导,贾文龙、杨红霞、盛红林等豫剧名家主演,是河南豫剧三团“公仆三部曲”收官
-
6000万片“雪花”席卷佛山!《斯拉法的下雪秀》开启盛夏奇幻暴风雪体验
8月13日晚,备受全球观众瞩目的俄罗斯经典剧作《斯拉法的下雪秀》(SLAVA'S SNOW SHOW),作为2025第五届佛山城市艺术季的重磅大戏在佛山市演艺中心(琼花大剧院)上演,该剧将连续上演7场。这部融合了默剧、形体表演、舞台视效与经典音乐的无台词巨作,将以颠覆想象的视听表达点燃佛山夏夜,为观
-
作家刁斗带读者解锁现实与艺术的表达密码
当生活的烟火气遇见文字的魔法,现实与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8月10日下午,沈阳市图书馆邀请著名作家刁斗做客2025沈阳全民读书“晒”书大会“沈水书声起”作家见面会,带读者走进文学创作的幕后世界,从他的经典作品中解锁“现实生活与艺术表达”的深层奥秘。刁斗,本名刁铁军,辽宁沈阳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