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非遗的传播力转化为传承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6:22:00    

原标题:将非遗的传播力转化为传承力

传承与传播是非遗保护的两个翅膀,有了这两个翅膀,非遗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在现代媒介社会,传播之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不仅是记录非遗的手段,更建构起大众有关非遗的“文化想象”,为非遗的保护、转化、利用、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各类现代传播手段的加持下,非遗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出现了大量融入非遗元素的影视作品、美术作品、文学作品。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非遗面临的传承困境——一些非遗的传承人队伍老龄化严重,一些非遗技艺后继乏人,甚至还有一些“冷门”的非遗无人问津。

要提升非遗的活力、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必须将非遗的传播力转化成传承力。而要实现从传播力到传承力的有效转化,仅仅依靠影像等手段制造“文化想象”是不够的,要让非遗回归其原本的文化语境和文化社群。

非遗要回归日常生活。文化就是生活本身,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就是被发掘出来的那部分日常生活。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曾撰文指出,“非遗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它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要支持非遗回归社区,回归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成为当下的生活方式。”如何让非遗真正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并建立起社会公众在非遗保护中的社会性参与机制,是当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关键问题。

影像是非遗回归大众日常生活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影像可以挖掘那些深藏在生活中的非遗元素,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非遗故事。例如家的味道、母亲的针线、匠人的劳作……这些都能唤起大众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非遗的兴趣。此外,影像赋予非遗符号价值,让非遗成为一种文化潮流。如当下一些热门影视剧中的竹编器物、宋代点茶技艺等,营造出独特的中式生活美学,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带动了相关文化消费。通过这种方式,非遗不仅能回归日常生活,还能在大众消费中强化文化认同,促进活态传承。

非遗要回归文化主体性。非遗的存在离不开文化主体——群体、团体和个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来看,非遗的保护必须尊重文化主体性。这意味着要鼓励社区成员参与非遗传播,确保传播内容真实、鲜活、有生命力。

近年来,大量非遗传承人、社区工作者运用现代传播工具记录所在地的非遗。他们与这些非遗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体验,能够超越猎奇视角,挖掘非遗在生态保护、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社会功能。这种回归文化主体性的传播,不仅能让非遗回归“我们”,还能建立共同的文化身份,书写共同的民族文化记忆。

随着大量非遗传播项目的实践,一套规范化、可持续推广的在地影像实践模式逐渐形成,带动了非遗所在地群众的文化自觉。例如,云南“乡村之眼”、广西“白裤瑶乡村影像小组”等由社区成员主导的乡村影像行动项目,传承人将影像作为记录非遗档案、开展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挖掘出非遗保护的内生性力量。同时,一些地方的非遗作品展映也实现了传播对地方文化的反哺。例如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纪录片巡展”,将非遗影片带回村寨放映,唤醒了当地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他们重拾传统习俗和技艺。这种传播不仅让非遗回归“我们”,还让传播力转化为传承力。

经过20余年的系统性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保护传承非遗的文化体系与文化环境。保护传承非遗从政府与专业人士主导的国家工程,逐渐拓展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一些非遗也逐渐重回大众的日常生活,并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当然,要真正实现非遗从传播到传承的有效链接,让传播力转化为传承力,还需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未来,我们应继续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提升多方主体协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可能性,激发全民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那样才能让非遗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活力。

(作者:王婧雯,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1. 泰式风情海洋狂欢来了 郑州海昌“泰鲸喜狂欢月”清凉开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祁道鹏 通讯员 赵晓曼这个暑期,来郑州海昌“浪”一夏,感受别样泰式风情海洋狂欢。7月25日,由郑州海昌海洋公园主办的中原首个泰国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泰鲸喜狂欢月清凉启幕。启幕式上,泰国传统舞蹈团队以极具东南亚风情的歌舞表演,向在场嘉宾展示了泰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泰国国家旅游局北京办

    0 2025-07-26 10:23:00

  2. 张贵庄街道举办第十届“福泰杯”书画展

    7月22日,张贵庄街道第十届“福泰杯”书画展在东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墨韵新程绘万象 丹青十载颂华章”为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时代风貌。书画展由张贵庄街道、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区委老干部局联合主办。活动得到辖区书画爱好者积极响应,踊跃投稿。经专家评审,涵盖书法、国画、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123幅精品

    0 2025-07-23 17:21:00

  3. 创客与村庄双向奔赴

    当青年创客与乡村双向奔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年前,34岁的王亮和两位合伙人来到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他们租用当地的闲置农房进行微改造,发展起民宿、陶艺、餐饮等多种业态。如今,4年过去了,这一场双向奔赴结出了怎样的硕果?潼南区双江镇位于涪江南岸,是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金龙社区是双江镇的

    0 2025-07-23 06:49:00

  4. 现在出发!避暑就来黔西南安龙:“咖啡+田园”!解锁安龙海庄村休闲新体验

    盛夏炎炎,避暑寻凉正当时!贵州以其得天独厚的清凉气候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海内外游客心仪的避暑胜地。动静新闻客户端动静号、“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联合推出联动策划报道《现在出发!避暑就来贵州》,抓住暑期黄金旅游季,全景呈现贵州各地独特的夏日魅力与清凉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黔尽享清凉一夏。在黔西南州安龙

    0 2025-07-15 15:09:00

  5. 秦庄社区林业局网格开展手工挂件制作活动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仙营街道秦庄社区林业局网格党支部组织开展手工挂件制作活动,独特的文化体验吸引了30余名居民踊跃参与,活动室里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欢声笑语。活动中,手工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和生动的讲解,详细介绍了手工挂件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寓意。居民们听得全神贯注,

    0 2025-07-15 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