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存款保险顶层设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7:09:00    

4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构建新时代更加强健有效的金融安全网——《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专家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立法工作部门、司法机关、商业银行、高校、学会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建议,进一步强化

存款保险职能,丰富早期纠正、风险处置措施和工具,充实存款保险基金,完善后备融资机制,切实发挥好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作用,并有必要在金融立法中予以体现。

金融体系稳健性提升

从2015年5月至2025年5月,《存款保险条例》至今已满10岁。

早在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保障社会公众利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决策部署。2015年5月,《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建立,我国形成以审慎监管、存款保险、央行最后贷款人为支柱的金融安全网。201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下半年,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进入实质化运行,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指导下履行费率核定、基金归集、早期纠正、风险处置等具体职能。

10年来,存款保险有效发挥风险监测、防范挤兑、差别费率、早期纠正、风险处置等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提高了存款人保护水平、促进了高风险银行有序出清,提升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增强了银行业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共有3761家投保机构。存款保险已累计归集保费3732亿元,累计对数千家(次)投保机构进行了核查,对1600家投保机构采取了风险警示和早期纠正措施。

在我国存款保险实践历程中,包商银行风险处置无疑是标志性案例。2020年11月23日,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在存款保险的依法支持下,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例商业银行通过“接管+收购承接+破产清算”实现完全市场退出的成功案例。

与会专家表示,存款保险推动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平稳收官,实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清算退出市场“零”的突破。这一案例打破了刚性兑付,严肃了市场纪律,为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良性运转提供了成功范例。在座谈会上,参与包商银行风险处置的专家表示,“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平稳实现了包商银行的破产公告、数据切割迁移、分账核算等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了包商银行各项处置工作,没有发生挤兑、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社会事件”。

有关专家表示,《存款保险条例》施行10年来成效显著。存款保险推动了金融风险的早发现、早处置,增强了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对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推动提升存款保险法律位阶

自施行以来,尽管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平稳有序运行,市场化、法治化处置作用逐步凸显,但在金融风险处置实践中,仍面临《存款保险条例》法律位阶较低、制度设计和内容较为原则等问题。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存款保险法的呼声渐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出台存款保险法,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位阶有待提高。”有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三大支柱之一,存款保险制度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性制度,应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进行规范。现行《存款保险条例》仅为行政法规,需要提升其法律位阶。也有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存款保险条例》对存款保险机构职责及风险处置权限等规定较为原则,存款保险早期纠正措施有限,处置措施不完整。通过制定存款保险法,依法明确存款保险机构职责权限及处置措施,能够充分发挥存款保险的专业化处置职能,更加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近期撰文指出,要客观地看到,存款保险制度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借助金融稳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立法修法契机,在法律中强化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夯实履职的法律基础,以进一步发挥存款保险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风险处置作用。

在座谈会上,多位与会者也强调,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提升《存款保险条例》法律层级,推动出台存款保险法。

从国际经验看,存款保险制度已在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多是通过专门的立法进行规定。多数经济体通过较高位阶的专门法律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规定,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均制定了存款保险法或存款保险公司法。与会专家建议,应当借助当下重要的金融法修法周期,在相关法律中明确包括存款保险职能在内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程序及其和司法破产的衔接,并保持相关法律间的协调。

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机制

在座谈会上,多位专家代表提出,要继续将存款保险纳入中央银行工作系统推进,强化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和早期纠正职责,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筑牢金融安全网。

1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银行业风险处置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存款保险条例》还不能充分满足金融风险防控实践需要,比如早期纠正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处置工具有待进一步丰富等。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孟辉表示,在提升存款保险法律位阶的同时,应围绕早期纠正措施、风险处置工具、后备融资机制等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有专家也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并应在立法中予以明确。要为早期纠正措施设置明确的时限,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标的机构,要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把握好处置的最佳时机,最大程度减少处置成本。同时,要明确存款保险基金的使用条件,积极推动争取“接管+收购承接+破产清算”的处置方式,在有效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有序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严肃市场纪律,防范道德风险。

拓宽存款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也是座谈会上的焦点话题。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的存款保险基金都有后备融资安排,包括向央行申请再贷款、向市场公开发行债券、向机构征收特别保护费等。与会专家认为,应加快建立类似的机制,加强风险处置资源积累,拓宽存款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这有助于我国存款保险基金及时补充流动性,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相关文章
  1. 加快完善存款保险顶层设计

    4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构建新时代更加强健有效的金融安全网——《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专家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立法工作部门、司法机关、商业银行、高校、学会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建议,进一步强化存款保险职能,丰富早期纠正、风险处置措施和工具,充实存款保险基金,完善后备融资机制,切实发挥好专业化、常态

    0 2025-05-08 07:09:00

  2. “一行一会一局”重磅发声,一揽子政策将带来什么?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特朗普推出的所谓“对等关税”已持续一个多月,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在如此关键节点下,这场发布会有什么看点?释放出哪些信号?先看发布会本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

    0 2025-05-07 16:20:00

  3. 李云泽:金融监管总局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海颜)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0 2025-05-07 09:41:00

  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家庭和学校人际支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来源:健康报】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发布《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对5万余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开展调查,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各占约1/3,其中51.4%为女生,48.7%为农村户口,33.3%为独生子女,8937名学生

    0 2025-05-06 10:09:00

  5.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更加有力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记者吴雨)记者日前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督促银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今年以来,我国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哪些领域?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了一组数据——3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

    0 2025-05-03 2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