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主选育的黑藜麦品种成功转化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藜麦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科技创新董艳辉团队历时8年选育出的我省首个黑藜麦品种——“晋藜3号”成功转化。
藜麦为苋科藜亚科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及耐盐性,有着“粮食之母”和“营养黄金”的美誉,藜麦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作物,其籽粒已有几千年食用历史。我省从2008年开始引进试种,2012年在忻州市静乐试种成功。由此,藜麦作为山西小杂粮中的新品类、高附加值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目前已经达到5万亩左右。
据该品种团队负责人董艳辉介绍,“晋藜3号”综合品质优良,经过试验发现,该品种在不同生态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目前在山西藜麦种植区及内蒙古、青海海西州等地表现优异,亩增产潜力比较大。(山西日报记者)
-
京冀联合开展秋粮作物防灾减灾技术培训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近日,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携手,共同举办了“2025年京冀主要秋粮作物防灾减灾技术专题培训”,旨在积极应对汛期自然灾害,全力保障秋粮丰收。此次培训是落实《2025 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的重要举措。202
-
水果越来越甜,能不能放心大胆吃?
近些年,水果变得越来越甜了。不少消费者想知道,这是不是使用了“科技与狠活”?如何吃水果才健康?围绕水果甜度问题,记者采访了果树专家、瓜农以及营养师。01水果打甜蜜素增甜?谣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海波:水果越来越甜,是满足市场需求的结果。消费者对水
-
汇聚180位艺术家的200件(套)当代艺术作品 国际当代艺术展在省博开展
7月8日,由山西博物院、法国中欧艺术联盟主办的“对话·龙城”——2025国际当代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郭苑甫 摄 “对话·龙城”2025国际当代艺术展,7月8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展览汇聚15个国家180位艺术家的200件(套)当代艺术作品,是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不同艺术理念的“对话”,架设
-
烟台“粮芯”闪耀丰收季
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 摄影报道广袤田野上,金色麦浪翻涌,丰收的盛景如约而至。烟台,正以其自主选育的小麦品种,在丰收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连日来,记者顶着酷暑,跟随农业专家走进丰收的田野,探寻丰收背后的密码。高产种子成稳产增收基石今年夏收时节,烟台的麦田里迎来了一群高产“明星”——烟台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
-
山西省新增6趟图定多式联运班列
本报讯(记者张毅)7月1日下午,“中鼎物流园—黄岛”X9538次图定多式联运班列鸣笛首发,装载50箱光伏组件的列车于7月2日17时45分抵达青岛港黄岛站,装船后运往阿曼塞拉莱港。该班列将每周常态化开行两列,为山西企业提供“时效快、成本优、服务稳”的运输保障。目前,中鼎物流园每周开行图定班列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