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反哺”,看这家“湖南智造”如何成功逆袭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孙敏坚 朱格林
【导读】
4月4日,率团访问英国期间,湖南省省长毛伟明专程驱车来到中车时代电气全资子公司——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考察。
“17年前,我们向湖南输出技术;17年后,我们向湖南引进技术。”丹尼克斯前任首席执行官保罗·泰勒感慨地说。
中车株洲所是“湖南智造”的一张闪亮名片。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反哺”,他们如何实现成功逆袭?

4月4日,毛伟明在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参观。(孙敏坚 摄)
【正文】
在高铁飞驰、风电并网、新能源汽车疾驰的背后,一块仅巴掌大小的IGBT芯片(一种复合功率半导体器件),正以每秒上万次的电流开关,掌控着千亿级功率装备的“心跳”。
十余年前,中国轨道交通的这一“命脉”还完全受制于海外;十余年后,湖南株洲的8英寸IGBT生产线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这场逆袭的起点,正是始于中车株洲所跨越欧亚大陆的一次“精彩跳跃”——收购英国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
破局:一场“非走不可”的跨国并购
时间回溯到2008年。当时,中国高铁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但牵引变流器的核心器件IGBT却100%依赖进口。一个IGBT器件部件价格高达上万元,采购周期长达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成本与供应链风险如同悬顶之剑。
而从头摸索、一步一趋,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技术、能力和结果也无法保障。
面对部分国家企业的技术封锁,中车株洲所将目光瞄准了海外,选择“借船出海”式的开放创新:并购拥有近百年技术积淀的英国丹尼克斯。
这家老牌半导体企业是全球最早的大功率半导体产品独立供应商之一,关联上下游企业180余家,其产品更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高端场景,是欧洲电力电子领域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彼时,企业正因金融危机陷入发展困境。
2008年10月,中车株洲所下属的中车时代电气以近10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9700万元)收购丹尼克斯75%股权,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首例海外并购;2019年,中车时代电气全面收购丹尼克斯,将丹尼克斯纳为全资子公司。
突围:从“技术输血”到“自主造血”
收购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追赶是为了超越。中车时代电气没有选择原封不动地照搬丹尼克斯的6英寸IGBT生产线,而是决定在充分吸收其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自主建设更为先进的8英寸IGBT生产线。
2010年5月,中车时代电气在丹尼克斯成立功率半导体海外研发中心,这也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首个海外研发中心。

丹尼克斯工厂。(资料图片)
一批又一批的中车研发骨干来到这里潜心修炼“内功”,逐渐摸清了技术和产品要求,打磨出最初的原型产品,并结合国内应用的实际需求,对制造工艺进行提升、改进。
经过反复实验、失败与取舍,中车全面掌握从IGBT芯片、模块、组件到应用的全套技术,从此开启“开挂”模式——
2012年,中车株洲所研制出耐压3300V的高压IGBT,中国高铁自此有了“中国芯”;
2014年,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的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在株洲建成,中国首片8英寸IGBT芯片同时下线,打破国外垄断。
蝶变:从学习追赶者到技术输出者
技术突围后,带来的是全产业链的爆发。
如今,在株洲,IGBT产业已形成从芯片设计、制造到模块封装的完整链条,带动越摩半导体等50余家企业集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中车株洲所的IGBT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更震撼的是,2024年下线的CR450动车组搭载的第六代芯片,能在1秒内完成超快速电流切换,比德国最新产品能耗降低15%,直接推动试验列车跑出453公里时速,将“贴地飞行”变成现实。
中车主导制定的IGBT国际标准也获得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认证,实现从“产品输出”到“规则输出”的跨越。
据统计,中车时代电气已占据国内轨道交通领域60%市场,并促进了IGBT成本大幅下降。
而丹尼克斯也成为了中车株洲所全球化布局的关键支点。
中车时代电气将自主研发成果“反哺”丹尼克斯,助力丹尼克斯将芯片技术从轨道交通延伸至新能源、智能电网领域,在欧美市场上打响了“湖南智造”的名片。
去年,公司营业收入4000万英镑、净利润35万英镑,实现了收购16年来的持续稳定经营。
双方的合作,结出了“win-win”(双赢)的硕果。
【结语】
从“买回来”到“走出去”,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反哺”,中车株洲所与丹尼克斯的故事,印证着“中国芯”的能力和底气,也让世界听见了“湖南智造”的澎湃心跳。
当湖南的“智造动力”与欧洲的“工匠精神”共振,下一次技术革命的答案,或许正藏在这枚小小的芯片之中。
-
离子传输效率超90%!绵阳科技城发布“质谱用环形碰撞池”实现国产化替代
封面新闻记者 崔瑶9月9日,绵阳科技城创新成果发布会在线上举行,推出了四川瑞莱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莱斯”)最新研发成果——“国产化质谱用环形碰撞池”。本次发布会还通过中国工业报融媒体平台面向全国直播,吸引了5万名技术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在线交流。发布会现场质谱仪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医药研
-
杭州AI准独角兽拟入主,天普股份9连板
AI芯片赛道又一重磅资本运作掀起热议。仅用9个交易日,一家主营业务略显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天普股份(605255.SH),因获得AI芯片“准独角兽”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昊芯英)的青睐,股价便实现翻倍。这背后,出身谷歌TPU(张量处理器)核心团队的“85后”——中昊芯英创始人杨龚轶凡
-
最新!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法大大助力企业精准卡位新风口!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深化与国际组织、专业机构等交流合作等发展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
-
钉钉十周年:无招用AI回应“一切”
中经记者 李立 杭州报道没有解释与过度表达,一身黑衣,黑色T恤背面印着醒目的“Be Crazy”,钉钉创始人、CEO陈航(花名:无招)用100分钟讲述了钉钉的AI新故事。8月25日,钉钉在杭州发布全新8.0版本。“钉钉8.0也是AI钉钉的1.0,我们决心清空过去,以归零心态,为AI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
-
从“先驱”到“跟不上步伐”,日本反思AI落后
图片说明:图片说明:图为日本东京大学2013年研发的、以通过该校入学考试为目标的智能机器人Torobo-kun,但该项目在机器人连续4年考试失利后宣告失败。(法新社)本报记者 刘文璋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严 格编者的话:日本总务省7月发布2025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后,在这个曾以“技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