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创可贴”并非“万能药”,“12356”这条“没事”热线能帮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1:36:00    

5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

因为没有4,“12356”也被人们称为“没事儿”热线。这条心理热线能否给更多人带来希望之光?如何汇聚各方力量,更好发挥作用?

从接通的一刻起,疗愈就已开始

“您好,‘12356’热线。你不太开心是吗?嗯,可以详细说一说,我们慢慢聊……”

“12356”是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热线旨在为公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

4月27日,北京安定医院热线咨询员正在接听来电。新华社记者徐鹏航 摄

此前,各地心理热线号码不一,公众知晓率较低。邢若齐说,设定统一号码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规范性。

去年底以来,多地已陆续开通“12356”。到5月1日零时前,全国31个省份均已开通“12356”,目前全国共设有热线500余条、坐席1000余个、热线咨询员近8000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热线部门主任魏华林说,去年12月30日“12356”在广州开通后,来电咨询量明显提高。“五一”期间,广州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5天累计接听来电192通。

通过拨打热线,一些人在关键时刻“被接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危机干预办公室主任金金介绍,截至目前,上海“12356”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接听来电1.7万通,处置危机来电246个。金金回忆,一名大学生深夜吞药后致电求助,接线员通过引导他透露联系方式、地址等关键信息,联动警方成功救援。

热线让更多人在无助时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今年1月1日,北京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开通,截至目前共接听电话1.5万余通。北京安定医院承接部分接线工作,安定医院心理援助热线管理人员崔思鹏介绍,求助人群以18岁至45岁为主,咨询问题包括家庭冲突、亲子问题、职场压力等。

让热线咨询员陈欣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学生半夜打来的电话。在确保对方安全后,陈欣和他聊了考试、保研中的困扰。一开始,男孩哭得喘不过气,聊到最后,他答应“会好好调整,明天开始落实这些计划”。

是“创可贴”,但并非“万能药”

对于热线咨询员而言,能为身处困境的人带来一道光,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但有时,他们也有强烈的挫败感。

摘下耳机、点击“下线”,看着记录的关键词时,咨询员小萤(化名)会陷入沉思。“有时一通电话下来,感觉并没帮到来电者什么;有时直到最后,才更能体验到来电者的感受;有时因为生活体验不足,无法给出更好回应……”

不少受访者提到,一次热线电话很难系统解决问题。要理性看待热线功能——心理援助热线不是替代治疗的“万能药”,而是紧急时刻的“心理创可贴”。

接通率不高也是各地心理援助热线面临的现实问题。

“要么占线,要么要排队”“最短一次排队要五个人”……社交媒体上,一些人反映,心情最急迫时,热线却难以拨通。

今年1至4月,上海心理援助热线呼入量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一倍。“虽然已增加排班,但面对骤增的呼入量,相应支持与人员配置尚未跟上。”金金说,不排除部分来电为无效或骚扰内容,所以也呼吁大家,把热线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邢若齐也坦言,除每通电话占用时间较长外,接通能力也与资源投入息息相关。目前各地热线大多由医疗机构承接,人力物力财力有限。

记者了解到,不少地方的热线咨询员采用“专业保障+志愿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虽能保证服务质量,但难以应对井喷式需求。

以北京安定医院为例,接线员由60余名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组成,除日常接诊外,还要增加热线值班。热线电话大多持续数十分钟,往往点的外卖都凉了,也顾不上吃。“下热线班后,都会有一段时间不想说话。”崔思鹏说。

“连续15小时接听16通电话,下班后要睡一整天。”心理治疗师杨腾斐说,咨询员需通过24课时的理论培训与至少1周的实操培训,并进行考核。高压工作导致流动率高,“夜班多是年轻人,老同志扛不住”。

“24小时,总有人守护着你”

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统一接入后,如何提升服务质量?

邢若齐介绍,热线投入使用后,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根据需要及时增设坐席数量,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配备,提高接听率和服务质量。未来,将不断完善场地建设、人员配置、技术规范等制度要求,建设信息化平台。

4月25日,上海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员正在接听来电。新华社记者 袁全摄

上海心理援助热线计划从两方面提升服务:一是增加坐席,白班从5个增至6个,大夜班也在逐步扩充中;二是推动与公安、急救、其他热线的“一键转接”机制,破解异地报警、困难个案转介等难题。多地也结合实际设置了一定时间的过渡期,确保原有热线号码和“12356”均可接通。

崔思鹏认为,热线能让部分陷入心理危机的人被看到、被支持,但仅仅“看见”远远不够,仍需更多制度举措,让心理服务从“被动干预”转向“主动预防”,从“小众关怀”迈向“大众福祉”。

去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医政司新设置了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处,指导各地医疗卫生机构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供给。目前全国能提供精神卫生医疗服务的机构约6000家,全国精神科执业注册医生7万多人,是10年前的两倍多。

金金希望能加强对热线的专项财政与编制配备,探索更灵活的人员聘用方式,比如探索专职与志愿力量融合的方式,“中坚力量专职化,外围服务社会化,才能兼顾质量与规模”。

加强团建与督导也能为咨询员提供更多支持。杨腾斐说:“每月的心理沙龙就像‘疫苗’,能帮我们消化负面情绪。”此外,现有技术难以精准过滤骚扰信息,要对不良呼入行为加以规范引导,保障更多真正有需要的人呼入。

“无论现在多么不开心,你要相信,困难终究会过去,未来会更好。”咨询员们深知热线存在的意义:“无人可诉说的时候,这边永远有个电话,随时可以拨打。”

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

相关文章
  1. 是“创可贴”并非“万能药”,“12356”这条“没事”热线能帮什么?

    5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热线。因为没有4,“12356”也被人们称为“没事儿”热线。这条心理热线能否给更多人带来希望之光?如何汇聚各方力量,更好发挥作用?从接通的一刻起,疗愈就已开始“您好,‘12356’热线。你不太开心是吗?嗯,可以详细说一说,我们慢慢聊……”“12356”是

    0 2025-05-08 11:36:00

  2. 为了节食却长结石 为瘦身不吃饭可能更胖

    日前,“26岁女孩为减肥不吃早饭,胆囊长满碎石”登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适逢春暖花开的季节,也迎来一年中的减肥黄金期。有人为了达到速效降脂效果,选择一天里只吃两餐甚至一餐。医生提醒,这容易导致胆囊结石等消化道问题,日久还可能出现胆囊癌变。以节食来减肥不可取,把握三餐“黄金比例”预防胆囊结石。胆囊结石

    0 2025-05-08 10:24:00

  3. 著名女作家去世!

    5月5日,据“上海作家”微信公众号消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编审周晴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2日在上海市中山医院病逝,享年57周岁。周晴,生于1968年3月,中国共产党党员,少年儿童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原上海作家协会儿委会副主任,上海市青年文联理事

    0 2025-05-06 14:29:00

  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家庭和学校人际支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来源:健康报】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发布《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对5万余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开展调查,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各占约1/3,其中51.4%为女生,48.7%为农村户口,33.3%为独生子女,8937名学生

    0 2025-05-06 10:09:00

  5. 免票免预约!深藏在百年建筑里的“外滩最美阅览室”!一秒穿越回老上海~

    侬晓得“外滩最美阅览室”伐?今年3月初,中国证券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了“上海早晨”图书阅览室。被网友们纷纷称为“最美阅览室”就在外白渡桥的北侧大名路与黄浦路口的这扇小门内在这里阅读,别有一番风情~(点击小侬视频号带你云参观↓)水晶吊灯、皮质沙发、圆拱飘窗......推门瞬间仿佛走进了上世纪初的老电影“

    0 2025-05-04 14: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