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广州”名家讲座:千年书业变迁,解码羊城文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7:10:00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承载着典籍流传的使命,更记录着地域文明的变迁。8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林子雄做客“文史广州”系列讲座,以《东西鳞次排两行 各以雅号名其坊——广州老字号之书店篇》为主题,结合详实的文献记载与历史考据,带领大众回溯广州老书店的千年发展历程,解锁藏在书页间的城市文化记忆。

8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林子雄做客“文史广州”系列讲座。

从宋刻工到书坊街,广州书业的千年根基

“从书坊到书店有一个发展过程,由于能找到的资料非常少,所以很难知道宋朝时期广州乃至广东书坊的情况,但我们能在古籍中找到宋代广东刻工的名字。”林子雄向听众们展示古籍文献,宋宝庆年间(1225年)广东漕司刻印的《新刊校定九家集注杜诗》与《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保留了刻工们的名字,并且两部书的刻工有重合,“当时的书籍印刷需要使用木板雕刻,这些刻工名字的出现能助我们窥见宋代广州书业的一角。”

步入明代,广东书坊的名字渐渐出现在古籍当中。林子雄介绍,虽然明代与清初关于广东书坊的资料并不多,但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版刻综录》等权威文献中,也有广东书坊的身影:岭南书林曾刊刻戚继光《纪效新书》,镇粤堂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刊行《古今韵分注撮要》,思城斋周氏则刻印《古文争奇》,木天阁刻刊《广东新语》。这些书坊是书店的前身,为岭南文化的传承埋下了关键伏笔。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以后,随着广东出版事业的发展,广州书坊数量激增至230多间,主要聚集在学院前、双门底(今北京路一带)、西湖街、龙藏街及西关第七甫、第八甫、十七甫、十八甫等地,形成名副其实的“书店一条街”。林子雄特别引用《学海堂二集》中侯康“东西鳞次排两行,庋以高架如墨庄。就中书客据案坐,各以雅号名其坊”的诗句,生动还原了双门底书坊林立、文人聚集的热闹场景。

讲座现场,林子雄详细介绍了一些清代广州著名的书坊:在学院前经营近百年的心简斋,曾刻印《三水县志》《戒缠足文》及广东乡试卷,兼具地方文献整理与思想传播功能;以出版粤人诗词文集闻名的艺芳斋,留下《闻香馆学吟》《粤东词钞》等佳作,成为岭南文学的重要载体;刻书最多、经营时间最长的富文斋,以及“机器板印本”(铅印)的翰文堂等,它们不仅是书籍流通的场所,更成为传承岭南文脉的阵地。

《三水县志》。

从传统书坊到新式书店,近代广州书业的变革

“从刻工到书坊再到书店,是一场巨大的变革,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转变。”林子雄解释道,古时候的书坊原本同时承担刻板、印刷、销售等多项职能。清末民国社会出现了出版社、印务公司,分别从事出版、印刷业务,书店则多只负责销售。

随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新式书业机构入驻,广州永汉北路(今北京路)逐渐取代传统书坊聚集区,成为新书业的核心地带。林子雄通过历史时间线梳理关键节点:1907年1月,商务印书馆在永汉北路设立分馆,发行总馆的教科书、古籍线装书等,开启新式书业在广州的布局;1912年,中华书局在永汉北路158号设立分局,经营中华书局科教书和儿童读物等,丰富书籍品类;至30年代,永汉北路上已汇集儿童书局、广益书局、大东书局等数十家书店,一时间书局林立,成为书店“一条街”,满足了社会民众对图书和知识的需求。

书店的兴起,书坊业式微,但传统书坊并未在变革中消失。林子雄提到,除登云阁、观旧书店等少数书肆仍留在永汉北路,大部分旧书店迁至府学东街(今文德路),形成古籍线装书交易中心。其中登云阁尤为特别——楼下售卖古籍,楼上供文人雅集,1936年还曾刊印《伤寒法眼》,成为新旧图书文化交融的缩影,既保留传统书坊的经营方式,又融入近代文人交流形式。

《伤寒法眼》。

以书店为媒,读懂广州“老字号”的文化传承

讲座中,林子雄特别提及广州新华书店这所屹立至今的“老字号”,将其视为广州书业的关键标志。他讲述道,1949年初,中央文委已经开始筹备广州新华书店的建设,由香港新民主出版社负责创办广州新华书店。6月,出版社派人前往上海、北京,学习京沪两地开办新华书店的经验,并把各种新书样本、纸型带回香港,在港筹集近40万港元以新华书店的名义印刷《毛泽东著作》《干部必读 》《白毛女》《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等。

新华书店。

1949年10月,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工作人员经惠州、河源赶到广州,选定汉民北路 265 号(今北京路 347 号)为店址,赶装招牌、调配书刊。11 月 7 日,书店开业,首日售书 1848 册,次日获《南方日报》头版报道。后来,三联书店、人间书屋相继在汉民北路开张。1950 年 7 月,广州新华书店改名“新华书店华南总分店”。1951 年底,书店人员有 400 多人。1951年4月,书店一分为三,新华书店广东分店、广州分店以及华南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前身),为广州书业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1950年8月1日,新华书店华南总分店成立时的全体合照。

“回顾这段历史,北京路的书店一条街,是宋代、明代、清代书坊的一种传承与延续,它是广州文脉与文化的重要印记。”林子雄说。

想了解更多关于本讲座的内容,点击下面的链接可完整观看。

https://m.mp.oeeee.com/live/8155_5ab3ccf6c4b0aa60.html?layer=2

为讲好广州故事,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联合广州图书馆举办“文史广州”名家讲座系列活动,厚植城市人文情怀,让广大市民“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竹 实习生 曾宝莹 通讯员 彭丹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相关文章
  1. 广州今起实施个人住房贷款“商转公”

    南方日报讯 (记者/郎慧 通讯员/穗公积金宣)8月21日起,根据《广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广州启动实施个人住房贷款商贷转公积金,进一步减轻购房家庭住房贷款利息负担,降低购房成本,释放社会消费潜力。《办法》规定,在广州市开户缴纳住房公积金满

    0 2025-08-21 08:21:00

  2. “文史广州”名家讲座:千年书业变迁,解码羊城文脉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承载着典籍流传的使命,更记录着地域文明的变迁。8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林子雄做客“文史广州”系列讲座,以《东西鳞次排两行 各以雅号名其坊——广州老字号之书店篇》为主题,结合详实的文献记载与历史考据,带领大众回溯广州老书店的千年发展历程,解锁藏在书页间的城市

    0 2025-08-16 17:10:00

  3. 台风雨最强时段到来,部分地区降雨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台风“杨柳”以强台风级登陆台湾,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今天夜间“杨柳”还将在福建厦门到广东汕头一带沿海再次登陆我国。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湖南南部、贵州等地将迎来台风雨最强时段,大暴雨成片!部分地区降雨还有一定极端性。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今天5时前后加强为强台风级,13时前后

    0 2025-08-13 19:31:00

  4. 国补政策暂停将恢复第二轮继续后,持续到什么时候?官方最新回应消息:2025年国家补贴12月31日结束

    当前暂停只是阶段性调整,7月起1380亿元第二轮补贴正式分批下达,错过再无机会! 近期不少消费者在申领家电、手机补贴时,发现页面提示“额度用完”或“系统维护中”,引发国补是否提前结束的猜测。官方最新回应来了:国补政策并未终止!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仍是2025年12月31日!当前暂停属于阶段性调整,是为确

    0 2025-07-19 17:59:00

  5. 广东向电影企业发出五大邀约!广东省影视产业政策推进落实座谈会(电影类)在穗举行

    今年5月22日深圳文博会上,广东发布了6大文化产业政策包。7月8日,广东影视产业政策推进落实座谈会(电影类)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宣传部介绍了广东电影整体发展情况,省广电局和广州、深圳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广东影视政策、动漫影视政策推进落实情况,30余家头部电影企业负责人参会交流。广东电影蓬勃发

    0 2025-07-08 1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