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款蒙古牛育种芯片“相牛1号”投入使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21:58:00    

3月17日,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肉牛育种创新团队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将采集到的蒙古牛静脉血轻轻封存。这些承载着生物“密码”的血液样本,将通过“相牛1号”育种芯片进行“解码”。

“我们研制出了全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古牛10K液相育种芯片——‘相牛1号’。育种芯片于今年2月上市,目前已在锡林郭勒盟应用,为蒙古牛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数据比对,证明芯片整体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芯片研发负责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吴江鸿兴奋地说。

“相牛1号”育种芯片由内蒙古自治区育种联合攻关项目成员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肉牛育种创新团队研发,基因分型检测一致性达99.75%。研发团队历时4载,跨越2400公里,采集东起呼伦贝尔市、西至阿拉善盟的12个盟市的1000余份蒙古牛样本,以及三河牛等3个以蒙古牛为母本育成的品种样本和科尔沁肉牛类群样本200多份,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蒙古牛种质资源数据库。通过对肉牛的基因组进行深度测序,从30亿个碱基位点中精准筛选出1万个高多态性SNP位点,涵盖了毛色、繁殖、肉品质、产奶以及疾病健康等多个性状相关的功能位点。

“这相当于给牛装上了遗传‘身份证’。”吴江鸿指着分析平台显示的蒙古牛基因图谱说,“传统选育需观察3—5个世代约10—15年,现在将样本放入检测平台,当天即可预判育种方向,并基于基因数据选配合适的配种对象,大大降低了试错成本。”

蒙古牛是我国分布广、数量多的黄牛品种之一,抗逆性、抗病性等性能优于其他国内外品种,是优秀的种质资源。三河牛、草原红牛、华西牛3个新品种都是以蒙古牛为母本育成的。然而,蒙古牛的本品种选育及遗传资源鉴定工作却比较滞后,甚至面临着纯种蒙古牛数量日益减少、遗传多样性流失的困境。

“相牛1号”的问世,可广泛应用于蒙古牛及其育成品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群体家系构建及系谱梳理等方面。同时,也为全基因组关联、群体遗传进化分析等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方案。

“相牛1号”育种芯片基于国产化设计和自动化流程,单次可检测样本数量达3000个,远超常规进口芯片单次处理96个样本的检测通量。同时,相较于常规进口芯片,“相牛1号”育种芯片单样本的肉牛分型检测成本降低40%以上。目前,“相牛1号”已用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原种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级蒙古牛保种场)580头蒙古牛的基因检测和遗传解析,助力正在选育的“苏尼特牛”新遗传资源鉴定。



丨来源内蒙古日报 记者 韩雪茹

丨本期编辑:董仙鹤

丨校读:董仙鹤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

广告热线:0471-6564013 6564046





图片
相关文章
  1. 科创综指ETF易方达(589800)连续9个交易日“吸金”,合计超15亿元,公募加仓科创板

    今日早盘科创板震荡上行,科创综指午前翻红。Wind数据显示,科创综指ETF易方达(589800)连续9个交易日获资金加码,合计金额超15亿元。据报道,截至一季末,公募基金股票资产规模升至6.9万亿元,从持仓板块变动看,科创板仓位提升较为明显上升,科创板重仓比例上升2.4个百分点至15.6%。科创综指

    0 2025-04-25 12:16:00

  2. 北京这个牡丹文化节开幕→

    莲花池公园紧邻西客站,占地44.6万平方米,其中湖面面积12.6万平方米,是北京市历史名园,素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城的发祥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公园牡丹种植面积3000余平方米,有150余个品种,另有60余种芍药,以精致、自然、亲民为主要特色。豆绿

    0 2025-04-25 10:02:00

  3. 广期所:碳酸锂仓单增 工业硅仓单减

    【4 月 23 日广期所品种仓单数据出炉!】碳酸锂期货仓单 31735 手,环比上个增加 350 手。工业硅期货仓单 69820 手,环比上个减少 74 手。

    0 2025-04-23 16:03:00

  4. 江南华南多降雨 局地伴有强对流 北方地区有大风沙尘天气

    摘要:国内方面,昨日,江南、华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雨或暴雨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内蒙古等地出现大风。预计未来三天,江南南部、华南等地多降雨,伴有强对流天气,关注局地强降雨、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以及风雹灾害;北方地区有大风沙尘天气,关注对设施农业、交通、人体健康等的影响。全球方面,昨日,澳

    0 2025-04-23 08:13:00

  5. 小麦基因组完整图谱绘制成功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本报北京4月15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取得突破性成果——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这一成果标志着小麦基因组研究迈入新阶段,为我国主粮

    0 2025-04-16 0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