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造SUV,何小鹏摸清了雷军的“套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00: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何煦阳 报道

小米YU7 发布7天后,小鹏G7终于来了。

7月3日,小鹏G7正式上市,起售价19.58万元。相较之前的预售价23.58万元再降4万元,价格区间为19.58万-22.58万元。

同样对标Model Y、主打科技纯电,很难有人在谈论小鹏G7的时候能绕过小米YU7。

小鹏G7主打家用科技,路线更为大胆。G7车内空间“得房率”达到88%,拥有技术最大的后备箱容积(819L),远高于YU7的517L。路线上,小鹏All in 纯视觉,搭载3颗自研的图灵芯片,算力拉到2200Tops,满足L3的需求,起售价却比YU7标准版低5.77万元。

小米YU7的长板是性能和颜值,配置稳扎稳打。小米YU7 Ultra版百公里加速是3.23s,快于小鹏G7 Ultra的6.5s;用的是融合激光雷达和视觉的方案,更为稳健。同时,YU7 拥有更吸睛的外观设计与配色、更好的米家生态,不缺米粉的拥簇。

在小鹏G7发布后的群访环节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没有吝惜对YU7的赞美,“3分钟大定20万台,小米YU7不是‘神话’,是‘童话’”。但他也肯定了G7的成绩——G7在发布9分钟后大定1万台,是小鹏迄今为止发布后大定最快破1万台的车型。

而达成大定 1 万台的成绩,P7+和2025款Mona M03上市后分别用了近1小时、12分钟。

“理工男”何小鹏也在向雷军学习。在接受《21汽车·一见Auto》采访时,何小鹏表示:“做车的左手要有科技,右手要有技术。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

为了讲好自动驾驶,在G7发布会上,他请来央视主持人朱广权进行押韵输出;为了讲好空间,他和1.88m的篮球明星马布里往G7里塞篮球;群访时,他直言“恨不得我长高,恨不得我打篮球,恨不得我唱歌好......既要把科技做好,也要把情绪做好”。

更多的科技投入与更便宜的价格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刚从“血海”中爬出,外界开始担心小鹏的盈利目标能否兑现。何小鹏回应《21汽车·一见Auto》:“我不认为小鹏在走性价比路线。第四季度盈利‘不是挑战’。”

造车10年来,小鹏上市了三款SUV产品。2022年9月,小鹏发布首款SUV——G9。彼时,小鹏刚刚拿下2021年、2022年上半年新势力销量冠军,这款车承担着小鹏冲高的使命。G9失利后,小鹏重整旗鼓,于2023年6月末推出了第二款SUV 小鹏G6,这款车月销量一度超过8000辆,但难过产能关,最后泯然众人。

这一次,小鹏用 G7 再次挑战SUV市场。

G7汲取了之前G9失利的教训。2022年小鹏发布高端旗舰SUV G9时,也强调年轻、科技,但万元的起售价和过于复杂的配置遭到市场批评,最终将企图冲高的小鹏拖入泥潭。

而G7的配置是小鹏痛定思痛后的结果。首先,小鹏G7最大程度减少了SKU——车型只有3款,分别是702公里长续航Ultra版(22.58万元)、702公里长续航Max版(20.58万元)、602 长续航Max版(19.58 万元),并在多项产品功能上进行了全系标配:全域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5C超充AI电池、座椅按摩通风加热等,甚至标配最大的卖点之一——与华为合作的AR-HUD。

G9首次上市时价格区间是30.99万-46.99万元,与同年上市的理想L8相比,起售价低4.99万元;但这次G7在价格上更有优势,比19.58 万元起售价比Model Y、理想L6相比,分别便宜6.77万元、5.4万元。

G6标配Xpilot功能,在智能化上有优势。G7也选择在智能化水平与竞品拉开差距,并成为G7产品的重要的区隔维度。

19.58万元的Max版G7即标配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达到508 Tops。同价位智己LS6、乐道L60算力仅254Tops、理想L6算力仅128Tops。小米YU7标准版可达700Tops,但售价已达25万元。

G7还在自己的产品上用智能化作区隔。比如Ultra版G7配备三颗图灵芯片,算力达到2200Tops,四倍于Max版。这一思路与此前的Mona M03梯度划分一致:5款Plus版Mona M03无独立智驾芯片,但Max版配备双Orin-X芯片;Plus版配备27个0个传感器,Max版配备27个。

图灵芯片是小鹏自研的AI芯片,何小鹏透露,图灵芯片的研发费用“大几十个亿左右”,G7是搭载图灵芯片的首款车型。

除了2200Tops算力外,其Ultra版芯片内存达到216GB,可以方便汽车同时流畅运行多个应用,比如在导航的同时播放高清视频、进行语音交互等,而其他车企一般采取的英伟达Orin-X(16GB - 32GB)、高通 8295P(12GB - 24GB)、地平线征程 5(8GB - 16GB)芯片,内存均明显低于图灵芯片。

但他向《21汽车·一见Auto》表示,不打算全系标配图灵芯片,“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么强的智驾能力”。

并且,他们也不打算将VLA通过蒸馏和剪枝放到Max版上,虽然技术上可行,但会削弱Max版“小脑”(VLA大模型,Vision Language 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能力。从自动驾驶体验上说,Ultra和Max版的性能会有所区别,Ultra版本可能每百公⾥接管⼀次,Max版可能每50公⾥接管⼀次。

何小鹏表示,Ultra版G7选配率达到60%,“还是建议大家买Ultra”。

G6在上市后也曾一度火爆,但由于难过交付关,订单由高峰期的8000辆下滑至上市次年初的2000余辆。 G7发布会后的群访环节中,G7产品负责人 Nick表示:“7月2日开始,小鹏to C的车辆已经发运,产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能满足用户所有需求。”

但与前几款车相比,G7也有明显的不同。几个月前卖Mona M03时,小鹏主要宣传的是自己的“大模型”,这次要讲的故事则是“大算力”,何小鹏直言:“我某种⻆度上认为L4真的要⼀个更⼤的算⼒,算⼒真的是所有的基础,基础中的基础。”

小鹏宣称其图灵芯片有效算力“一颗顶三颗”。有效算力,指芯片在实际运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相关任务时,能够真正被利用、发挥作用的算力。一位主机厂算法工程师向《21汽车·一见Auto》表示,图灵芯片的有效算力可能是在Wingrad算法运行下测算的,在实际应用中,Winograd算法的核心是通过数学变换减少重复计算,缩减步骤。“打个比方,买房时看面积,70平米一般指房屋内所有面积加起来;而现在小鹏的70平米,是把走廊、公共阳台、公共区域都加上了。”

最后,小鹏目前企图通过提高算力来提升智驾系统的安全性,但这“不如加激光雷达更经济”。禾赛科技研发副总裁梁峰认为,“纯视觉想在夜间、逆光或更多的corner case中保证安全,需要非常多的数据进行训练,而且还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但只要装上激光雷达,这些场景不需要训练就能覆盖。一句话:纯视觉像在逆水行舟,我们则是在岸上跑。”

除了讲图灵芯片,何小鹏可能还在雷军身上获得了许多启发,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做车的左手要有科技,右手要有技术。品质是基础,情绪是高度。”

他觉得,要做成一个大众的产品,要把品质,科技、颜值平衡好;但要做成小米YU7那样的“童话”,离不开情绪价值的加持,“要做一个超级产品经理,需要把情绪价值要学得更好一点。”

在G7发布会的许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来:

·学习明星马布里打篮球;

·学习雷军,把“焕新Model Y,尽管对比”的截图贴上大屏幕;

·学习雷军,YU7做“24小时耐力测试”,G7做“12小时续航拉力赛”;

·讲车内空间同级最大,在前备厢里放了个“鱼缸”,说这能“摸鱼划水”;

·讲底盘操控好,请来网红晕车狗做测评;

·讲小鹏安全,说前期小鹏G6在国外被导弹砸中,车辆主体没变形电池没起火;

这一方面说明,“理工男”何小鹏如今在营销、情绪价值等“软实力”上向雷军靠近,虽然还能继续进步,比如如果是雷军,能把G7宣传PPT上“6kW对外放电功率,最多连接12个电火锅”讲得更有声有色;

另一方面说明,何小鹏在以更生动的方式,来介绍G7的空间、安全、底盘等其他产品特点,而不像以前那样只堆参数。

但想要再度复制爆款,上市之后,G7的考验刚刚开始,眼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AI功能要兑现承诺。G7号称是“全球首台L3级别算力的AI汽车”,但目前国内法规尚未开放 L3 级自动驾驶,用户实际能体验到的功能仍为“L2++” 级。何小鹏希望能通过预埋硬件在后期通过OTA升级,并发布了小鹏G7 Ultra智驾大模型的上车节奏,还宣布将对AR-HUD作出改进,这些功能都要如期推送。

纯视觉方案还必须经得起Corner case(指在自动驾驶中是指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但发生频率极低的小概率事件)的考验。6月4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关于征求《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的通知,其中对大量常见的驾驶辅助系统弱势场景,如锥桶、纸箱等特殊目标的识别,以及隧道、弯道等特殊道路,和“鬼探头”等极端工况都作了详细的要求。

第二,产能要如期爬坡。2023年小鹏G6上市,初期斩获大量订单,但由于小鹏汽车管理层对该车预测保守,导致激光雷达供应不足;2024年1月小鹏X9上市后,产能爬坡缓慢,当月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仅8250辆,环比下滑59%;2024年9月,小鹏MONA M03上市交付周期一度延长至17周,部分车主因错过置换补贴退订。

2024年下半年开始,小鹏开始大力解决产能问题,包括增加班次提高设备利用率、与供应商深化合作保障核心零部件供应等。11月的财报电话会上,小鹏表示,已规划好2026年之前的生产计划。

过去10年,小鹏在研发上花费500亿元,这项重投入的生意让小鹏形成了智能化的标签,也形成了专属打法:从P7+、Mona 03,再到年初新款G6、G9,最后到G7,小鹏的坚持是:智能上升,价格下沉。

但这项重投入的生意直到今天仍在亏损。而灌几千万Clips数据、自研图灵芯片、建立万卡算力集群,今年以来小鹏花在AI上的钱并没有减少,小鹏又立下了四季度盈利的Flag,外界担心这些投入能否在第四季度就见效,帮助小鹏盈利?

何小鹏的回答是:第四季度盈利不是挑战。第三季度的销量表现会更好。

G7预热发布会后的群访环节,何小鹏表示,小鹏今年花了45亿元在AI上,加上⻜⾏器研发费用接近100亿元,但小鹏二季度的财务状况仍非常好,有信心在第四季度盈利。G7正式发布后的群访环节,何小鹏再次表示,G7的定价不会影响小鹏的毛利率,与大众汽车的合作顺利,图灵芯片的研发值得。

看智能化投入能否帮助小鹏年末盈利,最直观的数据就是销量。从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来看,小鹏汽车以19.72万辆的上半年销量,完成全年38万辆目标的51.9%,是全国唯一进度过半的车企,而超半数车企目标完成率不足三成。

但放眼整个车市,小鹏要竞争的不止是小米及其他新势力。38万辆的规模距离其他在大众市场布局产品的车企仍有距离。今年上半年,吉利银河销量达到54.8万辆,上汽大众销量是52.3万辆。

G7是小鹏2025年首款全新车型,伴随G7发布,小鹏进入新一轮的新车周期。继“移动的家”理想,“小理想”零跑两家盈利的新势力之后,凭借G7等产品,小鹏能否以“智价比”杀出血海,“游到海水变蓝”,可能是接下来五个月车市的最大看点。

(编辑:吴晓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1. 第三次造SUV,何小鹏摸清了雷军的“套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何煦阳 报道小米YU7 发布7天后,小鹏G7终于来了。7月3日,小鹏G7正式上市,起售价19.58万元。相较之前的预售价23.58万元再降4万元,价格区间为19.58万-22.58万元。 同样对标Model Y、主打科技纯电,很难有人在谈论小鹏G7的时候能绕过小米YU7。小

    0 2025-07-05 00:00:00

  2. 子公司多期财报虚增营收,广济药业因收入确认违规收310万元罚单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穆砚7月2日晚间,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济药业”或“公司”)发布关于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湖北监管局拟决定对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

    0 2025-07-03 08:54:00

  3. V观财报|广田集团董事长于琦辞职

    中新经纬7月2日电 广田集团2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于琦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于琦先生因工作调整原因,向公司申请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的职务。公告称,于琦原定任期为2024年2月5日至2027年2月5日。辞职后,于琦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企业网站信息显示

    0 2025-07-02 21:59:00

  4. 观山湖产业新政:零售业杰出企业最高奖800万元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6月30日,记者从观山湖现代服务产业试验区(观山湖经济开发区)获悉,该区发布2025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系列扶持政策,助推观山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覆盖工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等领域的企业,企业按年营收规模划分为杰出、突出、优秀、优质四档,依据提质增效基准线倍数给

    0 2025-07-02 09:15:00

  5. 国产模拟芯片,崛起前夜

    文 | 半导体产业纵横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TI)的工程师杰克・基尔比成功发明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这一伟大创举为TI日后成为模拟芯片行业巨头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TI更是斥资65亿美元并购国家半导体,此次收购不仅吸纳了5000名员工,还收获了“一个极好的开发团队”。同年,TI在模拟市场的

    0 2025-07-01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