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用的什么法律
法院在审理不同类型案件时,依据的法律也有所不同。以下是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主要依据的法律:
刑事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民事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保险法》、《海商法》、《证券法》、《票据法》、《商标法》、《专利法》、《房地产管理法》等民事、商事法律规范:在实体上主要适用的法律规范。
行政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行政规章。
法律和行政法规:适用于所有行政案件。
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适用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
其他法律渊源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习惯、判例、政策: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
综上所述,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类型,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裁判。刑事案件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案件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案件依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范,同时还会参考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等非正式法律渊源。
-
最新!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法大大助力企业精准卡位新风口!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深化与国际组织、专业机构等交流合作等发展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
-
大连:10名“老赖”遇执行铁拳 普兰店法院“夏日攻势”执结56件涉民生案
自大连法院“连法执行2025——夏日攻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大连市普兰店区法院雷霆出击,以“无强制非执行”的硬核态度,向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亮剑。近日,一场针对“老赖”的司法拘留集中行动,成为专项行动中的一记重拳,不仅击碎了被执行人的侥幸心理,更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司法权威,让胜诉群众的权益从 “
-
独生子女陪护假?陕西不低于15天,西安最长可休20天
近日,陕西西安一市民李女士称,因自己是独生子女,为照顾患病住院的母亲,所在单位批准了带薪陪护假二十天。李女士表示,不仅减轻了自己的经济负担,还感受到了城市温度。李女士的经历引起热议,很多市民想知道“独生子女陪护假”的适用范围。对此,西西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和采访。全国多地明确:最多可休20天,带薪休假
-
“AI第一案”的意义远不止于保护原创
□李琛(湖南师范大学)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对北京首例AI侵犯著作权案作出判决:罗某等四名被告人因非法复制他人美术作品并制成拼图销售,非法获利27万余元,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缓刑一年不等,并处罚金。此案揭开AI技术滥用真相:被告人以“二次创作”为名,行盗版牟利之实。他们精心操控AI工具——
-
特朗普延长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宽限期
新华社纽约6月19日电(记者徐静 刘亚南)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签署行政令,将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执行宽限期延长90天。这是特朗普第三次给予该法律宽限期。根据行政令,TikTok将继续为在美用户提供服务至2025年9月17日。此前,特朗普分别于2025年1月20日、4月4日两次给予Tik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