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文化“开源”:珠澳“文化走亲”的破界“密码”
4月27日晚,澳门居民郭晴步入横琴的JW王灏儿演唱会现场,而前一晚,她还在澳门文化艺术中心沉浸于话剧的魅力之中。在珠澳两地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郭晴无缝切换于两地的精彩演出之间。
珠海与澳门,一衣带水,同根同源。每逢假期,港澳游客如潮水般涌入珠海,从港珠澳大桥的物理联通到“文化走亲”的深度互融,珠澳通过文化互动,在开放、协作、演化三大维度,编织出“文化开源”的美好图景,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创新。

珠澳两地艺术家同台演唱
“开放”:激活珠澳文化“资源池”
以文化为“通关密码”,珠海努力在两地间架起“无形桥梁”,启动“协同开发模式”。2019年,珠海组建演艺集团,希望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展现珠海风骨的艺术作品;并通过珠澳“文化走亲”活动,服务澳门。
为实现“一国两制”下的文化融合,珠海演艺集团提出“以珠海所长补澳门所短”的策略,珠海迅速组建相关歌舞团与话剧团,与澳门更好形成文化互动。同时,利用粤语文化纽带,珠海话剧团与粤剧团积极与港澳“名角”合作,共同打造文艺作品。
珠海演艺集团总经理邹建红认为,“文化走亲”并非简单的演出或交流活动,而是涵盖交流、演出与创作三个层面的深度互动。珠澳可以在交流互鉴中找到两地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共同创造新的文化成果,拓展彼此的文化边界。
更深层的“开放”源于机制突破。2021年,在澳门中联办宣文部和珠海市政府的指导下,珠澳正式开启“文化走亲”交流活动合作机制。双方共同制定了《关于推动珠澳“文化走亲”交流活动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每年会商拟定重点合作项目清单,聚焦文化文艺交流、人才交流培养、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品牌打造、媒体宣传联动五大板块,广泛开展多领域合作,全面激活两地优质文化资源。

今年4月,澳门曲艺界先后三次开展“澳门青年人文湾区行”来到珠海,与珠海市粤剧团进行曲艺和身段表演交流活动
“协作”:文艺精品的“开源代码”
如果说“开放”是资源整合,那么“协作”则是珠澳文化的基因重组。2021年,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首演,澳门歌手与珠海演奏人员在乐章中碰撞出“1+1>2”的化学反应。这部作品如同文艺领域的“开源代码”——珠海提供创作框架,澳门注入新鲜元素,两地艺术家共同迭代。
2023年,首部珠澳合作舞台艺术精品——现代粤剧《无声的功勋》成功打造推出。该剧根据澳门第一代共产党人、红色医生柯麟潜伏澳门的真实故事改编,在一年内赴澳门、广州、北京等重要城市巡演近40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粤剧《无声的功勋》
在此基础上,珠澳“文化走亲”进一步以两地重要文化活动为桥梁,文化场馆为载体,充分调动两地专业力量,将“送过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促进珠澳文艺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融汇资源。自活动启动以来,澳门“濠江之春”连续三年邀请珠海粤剧团现代粤剧《南粤破晓》、珠海首部原创民族歌剧《侨批》等赴澳展演;珠海演艺集团多次受邀参与承办澳门“同声歌祖国”国庆文艺晚会。此外,珠海市各文艺家协会、在珠高校等与澳门文艺团体广泛合作,开展了“濠江侧畔·光影之美”珠澳摄影作品展、“翰墨同心耀湾区”珠澳书画篆刻作品联展、“中国心 民族情”第二十届珠澳舞蹈交流展演等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展览和展演活动,推动了珠澳两地文化的交流互鉴。
依靠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优势,珠澳“文化走亲”不仅推动更多“珠海原创”精品演出和原创剧目登陆澳门,也让更多的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和人才在澳门舞台上绽放光彩。不少澳门文艺工作者依托珠澳“文化走亲”首次来到内地开展正式文化交流。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协会理事长梁剑丹表示:“过去澳门艺术家难触达内地市场,如今通过珠澳共创,我们的作品能直达内地各大城市,这是湾区给的文化底气。”
“演化”:从“文化走亲”到“生态共建”
随着珠澳“文化走亲”不断深入,其内核已从“功能升级”转向“系统重构”,如同开源软件从单一工具进化为生态系统,展现出“内容演化—形式演化—主体演化”的三层递进路径。
在内容演化层面,珠澳“文化走亲”不断拓展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的文化跨越。4月26日晚,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邝美云引荐,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在珠海金湾艺术中心上演,展现了“文化走亲”推动珠港澳“越走越亲”的成果。次日,“星耀澳琴”计划在横琴正式启动,香港歌手JW王灏儿在横琴献唱,吸引近千名观众入场,其中港澳观众占比约两成。该计划由澳资企业主办、澳门团队策划,联动三地艺人,成为横琴首场“澳门制造”演出。商业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文化走亲”注入新活力。“星耀澳琴”计划负责人蔡渊博称,不少澳门青年对珠海并不了解,希望通过实际行动,促进文化融合。

香港歌手JW王灏儿在横琴献唱

香港歌手JW王灏儿在横琴献唱,吸引近千名观众
在形式演化层面,“文化走亲”通过创新文化交流形式,推动了多元艺术表达与深度互动。例如,珠海大剧院连续多年举办“珠港澳合唱音乐会”,加深三地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珠海金湾艺术中心在展览与艺术教育活动中,长期邀请港澳艺术家参与。金湾艺术中心演出运营中心总监宋敏芝在实践中感受到港澳艺术家的独特视角——香港艺术家关注科技与生活的关系,澳门艺术家则聚焦小人物生活细节,这种差异激发了她对文艺作品的新思考,促使文化交流形式不断创新。
在主体演化层面,“文化走亲”从政府和艺术团体主导,逐渐向多元主体协同转变。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珠海依托珠海大剧院、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金湾艺术中心等优质演艺空间,引进港澳艺人200人,吸引观众近12万人次。同时,“文化走亲”延伸至教育领域,珠海颂琴小学与澳门广大中学通过乡土教育重构蚝文化生态叙事,组织学生开展口述史采集等活动,将传统蚝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学校、学生等新主体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文化走亲”的内涵。
有专家指出,“文化走亲”的本质是推动湾区文化从“结对发展”升级为“自由联机”,通过互访交流加强相互间的了解、熟悉和文化融合。
从北京舞台上的珠澳交响乐章,到横琴岛上的首场“澳门制造”演出,“文化走亲”实验给出了湾区融合的新解法:开放资源池打破行政壁垒,协作开发实现价值倍增,持续演化孕育新物种。正如邹建红所说:“在湾区,文化的边界不是用来固守的,而是用来打破的。每一次破界,都在创造更大的共同价值。” 当更多“珠澳共创”涌现,文化“开源”的意义或将浮现:它不追求整齐划一,而在差异碰撞中寻找共生之道——这或许正是“一国两制”生动的文化注脚。
链接:
开源:指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允许用户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源代码。开源软件通常是由社区共同开发和维护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项目中来,贡献代码或提出建议。这种模式促进了技术的共享和创新,使得软件的开发更加透明和高效。
近年来,开源文化已超越软件领域,扩展至硬件、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教育、艺术和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成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文|记者 钱瑜图|受访者供
-
张贵庄街道举办第十届“福泰杯”书画展
7月22日,张贵庄街道第十届“福泰杯”书画展在东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墨韵新程绘万象 丹青十载颂华章”为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时代风貌。书画展由张贵庄街道、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区委老干部局联合主办。活动得到辖区书画爱好者积极响应,踊跃投稿。经专家评审,涵盖书法、国画、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123幅精品
-
京冀联合开展秋粮作物防灾减灾技术培训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近日,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携手,共同举办了“2025年京冀主要秋粮作物防灾减灾技术专题培训”,旨在积极应对汛期自然灾害,全力保障秋粮丰收。此次培训是落实《2025 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的重要举措。202
-
秦庄社区林业局网格开展手工挂件制作活动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仙营街道秦庄社区林业局网格党支部组织开展手工挂件制作活动,独特的文化体验吸引了30余名居民踊跃参与,活动室里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欢声笑语。活动中,手工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和生动的讲解,详细介绍了手工挂件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寓意。居民们听得全神贯注,
-
全球创意人集结!盐城建军路“小店焕新”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开锣!
为打造兼具中国韵味与国际范儿的城市新地标,江苏盐城市建军路正式启动 “2025建军路小店创意设计征集活动” ,本次活动首次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设计师、创意机构及艺术院校师生、创意爱好者开放报名,以“老城腔调·潮玩基因”为核心命题,斥资近30万元奖金池,最高单项奖2万元,邀请全球创意力量重塑这条承载城市记
-
建行山东省分行: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1日讯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朱帅 通讯员 戚麟)近年来,建行山东省分行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响应总行党委与省委工作部署,大力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其与常态化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相结合,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建章立制,规划文化建设路径总行相关《实施意见》下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