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命案告破!凶手一直隐姓埋名,被捕时用的还是电话手表:当年为了几千块钱抢劫杀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9:39:00    

1991年春节前夕,杭州富阳万市的一个水库涵洞内,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男尸,凶手逃亡34年,富阳刑警靠着两条线索和一张证件照片,不懈追踪。今年6月7日,嫌凶终于落网,一直隐姓埋名、谨言慎行的他,如今用的是一只电话手表。


男尸身份确认后,有个男人消失了



1991年2月8日,距离除夕还有6天,富阳万市的一个水库放水,不少村民来这里抓鱼。水库旁有个涵洞,三个捕鱼的青年出于好奇进去探险,发现了一具尸体。


图为当年案发现场勘验图


接案后,富阳公安刑事侦查大队立即赶到了现场,当时参与侦查的民警洪三健刚刚工作3年。


经法医初步检验,死者是一名男性,尸体高度腐烂,骨头都露出来了,死因系钝物所致,死亡时间估计已有6个月。“当天很冷,尸体附近只发现一串钥匙和一条旧皮带。”


多方排查后,民警在人口报失案中寻得一条线索,时间大致吻合——1990年10月,曾有外地的一户人家到富阳报案寻找失踪的家人。


民警将旧皮带拿给家人看,女儿一眼认出皮带扣,这是她的爸爸李某用了很多年的。


李某是一家木材加工厂老板,1990年随一位好友来富阳做木材生意,后来就没了音讯。当年富阳公安派了大量警力搜索,可一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经过调查走访,当年把李某带到富阳来的是当地人魏某,但2月8日涵洞内的男尸身份确认后,魏某消失了。


刑警逐一询问魏某的家人好友,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刑警刚刚追到广西石料场,他又逃走了



那年魏某二十七八岁,家庭也算幸福。他在富阳的石料场从事采矿工作,会开拖拉机,还有点爆破技术。除了这些线索,民警手里只有魏某身份证上那张黑白照片。


富阳县公安局(后改市局)到万市有2小时的车程,当年刑侦大队只有一辆吉普车,民警们坐公交、骑二八大杠自行车来回排查了几个月,终于得到一条线索:魏某去了广西宁明县的一个石料场。


1991年10月,刑侦大队组建工作组,派民警洪三健等一行四人带着通缉令前往广西宁明追凶。10月18日,工作组找到了石料场,在工人宿舍的大通铺里,每个位置都张贴着工人名字,“浙江魏某某”几字清晰可见,但人又不见了,老板说他刚走一个星期。


工作组四人心凉了一半,他们四处打听,在距离宁明县40公里外的凭祥市,他们打探到魏某曾到那里找工作的信息,还是石料场。“老板们都说前几天刚见过,总是差一口气。”


图为工作组走访调查


凭祥市与越南接壤,1991年边境仍不太稳定。“当年在那里还能听到对面大喇叭喊叫的声音。广西蚊虫多,10月底11月初天气潮热,我们四个人一到当地就水土不服,但心里更不服。”洪三健回忆说。


四人挤在一个不大的旅馆房间里,连续工作11天,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此后的30多年里,工作组为了缉凶,踩过安徽的采石场、钻过湖南的小煤窑,每有一个新线索都第一时间赶去,却总差一步,魏某仿佛人间蒸发了。


在仓库的上万份档案中

刑警翻到了他10多年前的照片



现任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应登晓23年前刚到重案组时,就听说了这起案件。“常听洪大(洪三健)等领导念叨,他们反复提起的案子,在我心里比自己亲身经历的案子还要深刻,他们对案子执着的这股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万市水库边的涵洞,应登晓去过很多次,眼看水库一年年发生变化,而34年前的这起命案积案,到底哪里才是突破口?魏某人在哪里?


结合前辈刑警们追查得到的线索——魏某总是从事采矿工作,仅有一张20多岁时的黑白照,会开拖拉机、懂爆破、有可能无户籍身份信息——今年,云南某个小城传来了消息:1992年,有个“外省人”在云南某矿场开拖拉机,后来自己买了车跑运输,再后来开了采石场。


“更关键的是,这个人办手续总用别人的名字,矿上的人都称呼他‘外省人’,对他的了解也很少。”


图为专案组走访调查


应登晓说,等了34年,现在一刻也等不了了。工作组得到线索当天就飞往云南,落地后立即联系当地各个单位协助巡查。“考虑到他办厂,重点查找了他的手续登记信息。”


辗转往返两个地级市,2000多公里山路,在当地某部门两层仓库的上万份档案资料中,工作组找到了魏某在2006年办理的许可证底档照片。“这张照片将年代拉近十年,以现在的技术,找人容易了很多。”


经过几个日夜的蹲守,今年6月7日下午,一个身着红色短袖、皮鞋锃亮的身影进入了警方的视线,对比2006年的许可证底档照片、上世纪90年代的身份证黑白照,这个男人的身影佝偻了不少,但眉目间与当年通缉令上的人如出一辙。


当应登晓喊出魏某的名字时,那人浑身一僵,直到戴上手铐,声音嘶哑的他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图为云南抓捕现场


后来魏某供述,当年为了几千块钱,他抢劫杀害了李某。审讯室里,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还说他这些年总做噩梦,梦见涵洞里冷风吹进来,吹得他睡不着。


隐姓埋名沉默寡言

被捕时他用的还是电话手表



在30多年的逃亡生涯中,魏某在云南边境小城的一个村里过起了日子,村里人都说他是“外地来的”,平时喜欢和大家打打牌,做生意认识的人都说他很懂人情世故。


当地人对魏某的评价是不打架不闹事,酒品也很好,只是沉默寡言。有人这样向应登晓评价魏某:“一起喝酒,喝到最后都感觉他像没存在过一样。”


随着公安系统身份信息建设的推进,无身份、无户籍的魏某在当地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不敢考驾照、不敢办银行卡,外出找人开车,连住宿也要借用他人身份。


冥冥之中好似自有命运的安排,从富阳到云南,魏某会赚钱,上世纪90年代做木材生意,到云南后先后多次办厂,但结局都是生意失败,最终四处逃亡。


60多岁的他租住在一间小房子,深居简出。尽管这样,他也仍秉持谨言慎行、不惹事的原则,只用老年手机,被民警抓获时,他用的是一只电话手表。


老刑警翻开34年前的笔记本

终于补上遗憾



案子终于破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洪三健大队长如今两鬓斑白,下个月他就要退休了。当成功抓捕的消息传到他这里时,他激动万分:“遗憾终于补上了。”


洪大拿着当年泛黄的笔记本向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精确无误地翻开了他在1991年的笔记:2月8日,星期三,水库后的一个涵洞内有一具尸体。像这样的笔记,37年中他写满了几百个本子。


图为民警当年的工作笔记


“我老婆上次还说我吹牛,她看了以后惊呆了,非要找出我们结婚当天的笔记看一看,我记的第一句是:今天我很高兴,我要成家了。笔记里还记了当天谁来家里帮忙……”这么多年,记笔记成了他的习惯。



而以应登晓为代表的一代刑警,则是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说,技术更新迭代,为公安打击犯罪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手段。回头看,老一辈的刑侦精神真是最大的财富,“他们经历了‘慢时代’,坚韧、能吃苦,对案件真是精雕细琢,他们细心细致,能受到他们的影响熏陶,真是最大的财富。”

来源 |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编辑三吉

相关文章
  1. 【开屏早知道】今日起,昆明82所学校体育场地将继续开放

    今天是2025年9月1日星期一-知天气-01 出行注意!开学第一周,云南这些地方多降雨→开屏新闻资料图云南省气象台预计,9月1日,昆明市主城区,阴,17~26℃;其他地区……-最头条-02 9月3日前,昆明新型共享助力车将补齐头盔自8月9日起,在昆明市城市管理局的组织实施下,运营企业在昆明市主城区投

    0 2025-09-01 07:32:00

  2. 大连瓦房店警方多警种联动 快速抓获3名涉诈取现“车手”

    近日,大连瓦房店市公安局多警种紧密配合,成功抓获3名电信网络诈骗取现“车手”。瓦房店市公安局接到线索,一涉诈取现车辆正沿黑大线复州城方向北行。情指中心迅速响应,立即调度沿线警力布控拦截。沿线派出所在嫌疑车辆可能途经的高速口布控,一张抓捕大网悄然张开。当日15时40分,交警大队巡逻警力发现嫌疑车辆正从

    0 2025-08-25 15:00:00

  3. 3岁女童头上插刀淡定就医,受伤原因查清!网友:心真大

    近日,“云南3岁女童头上插刀淡定就医”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8月17日,云南昆明市东川区卫健局发布通报称,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刀体已第一时间取出。此外,经公安机关介入调查,认定系意外事件,排除案件。网传视频截图网传视频截图据介绍,8月15日23时,昆明市东川区居民胡某在家中更换床单,拉床单时不慎将床

    0 2025-08-18 11:18:00

  4. 北海主城区城市道路易涝积水路段公布→

    8月15日北海市市政管理局发布公告公布了主城区城市道路易涝积水路段并给出出行安全提示内容如下:广大市民朋友:受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影响,预计8月15日我市及北部湾海面将有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为切实做好城市防汛工作,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结合近期天气预警及城市道路实际情况,现将我市主城区城市道

    0 2025-08-15 16:34:00

  5. “一核多中心”打响云南夜间经济品牌

    逛夜市、吃夜宵、观演出、看球赛,夜幕降临,城市的另一种生命力在星光里苏醒。为繁荣夜间文旅消费,云南8部门近期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通过14条64项具体措施,推动旅游消费从“日间单向度”向“昼夜全时段”延伸,打响云南夜间经济品牌。省文化

    0 2025-08-13 15: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