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企业发力“智改数转”锻造发展新优势
绞合、挤出、成缆……6月10日,走进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迈特诺(马鞍山)特种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鞍山迈特诺)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条80多米长的自动化特种电缆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仅需几名工人操作,便可完成从材料加工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在数字化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生产、仓储、物流等数据。自2018年启动信息化升级以来,企业先后引入ERP、协同办公系统及智能制造平台,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管理。
“今年前4月,企业实现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26%。为扩大生产能力,公司新建的三期厂房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其中主体厂房计划于年底完成竣工验收。”马鞍山迈特诺副总经理陈龙生满怀信心地说,新厂房将引入智能立体仓库和全新数字化车间,规划建设多条高端自动生产线,力争用3年至5年实现产能、产值翻一番。
马鞍山迈特诺是一家专注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等轨道交通用电缆及铁路信号电缆。为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企业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攻关核心技术,自2017年起,企业着手技术自主攻关,组建超50人的研发团队,并投入1500万元建设实验室与试制车间,聚焦绝缘层材料、耐火性能等核心难题。如今,其产品已通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认证,覆盖高铁车厢连接线、信号传输电缆等关键部位,轨道交通特种电缆市场占有率达14.2%,稳居行业首位,先后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等认证。坚持创新,企业不仅赢得了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产值也是逐年提升。据陈龙生介绍,企业今年有望实现4.5亿元的产值目标。
同样聚焦智能化升级方向的还有马鞍山奥卡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鞍山奥卡)。该企业主要从事医药、食品等行业外包材加工业务,年生产能力达5亿只标准彩盒,是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企业专注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在2023年完成首期智能化改造,初步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理,并快速成长跻身规上行列。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企业急需进一步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以满足业务扩张需求。
“目前公司正进行二期扩建工程,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升级,计划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优化升级ERP信息管理系统,建设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工厂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马鞍山奥卡总经理刘锐表示。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随着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马鞍山迈特诺、马鞍山奥卡等慈湖高新区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智改数转”,不断提升制造业含“技”量、含“智”量。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科技创新部门聚焦专精特新申报、数字化项目推进等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强化创新引领、加大研发力度、完成智能升级,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提速。数据见证发展,今年前4月,慈湖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达5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14.5%,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推动力愈加显著。
来源: 中安在线
-
科创企业最好注册前就与律所合作,“过来人”说这条建议价值数十万
科创企业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结识一家律师事务所为佳?“过来人”的意见是,最好在成立之前,也就是“-1岁”。昨天,首届“聚微成度,法济天下”科创企业走出去法商论坛暨小度律师事务所周年庆典在上海举行,近百名来自科研、产业、投资、法律等领域的专家人士汇聚一堂进行了深度交流,其中不发人工智能、智慧健康、新能
-
烟台高新区免除学前保教费幼儿园名单公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行政审批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要求当前,没有在公办幼儿园或行政
-
工信部: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9月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吹风会现场。图/国新网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强化供需协同,统筹推进体育器械产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
-
记者探访金珑泉:“一瓶水”的振兴故事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大连普兰店,有一款富含微量元素锶的纯净水,从长白山余脉走向滨城企事业单位的会客厅,从莲城的北角走向广阔的未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造福一方百姓。9月3日,半岛晨报记者来到普兰店区沙包街道,采访到沙包街道办事处主任邢哲和大连珑泉纯净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显礼,听他们讲
-
全国累计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724个
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目前我国已部署质量攻关标志性项目289项,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724个,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1331个,超过4200家链主企业、25万家链员企业、4800家赋能机构参与。 据介绍,质量强链工作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的创新举措,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