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际和BTAH破产“压垮”渤海汽车!巨亏12亿元创纪录,毛利率和净利率均降至冰点
渤海汽车(600960)日前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2.27亿元,同比下降9.48%;归母净利润为-12.64亿元,同比下降535.66%;扣非净利润为-12.78亿元,同比下降496.34%。从单季度数据来看,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9.21亿元,同比下降20.63%;归母净利润为-10.74亿元,同比下降1066.45%。
此前,3月31日,渤海汽车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更正及致歉公告,大幅上调公司亏损数额。
渤海汽车2024年亏损主要原因是由于德国全资子公司渤海汽车国际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BTAH申请破产计提减值及费用的影响,主要包括:资产减值45,168.88万元,因破产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产生的客户违约金35,477.86万元,员工补偿9,629.37万元。

此外,公司子公司泰安启程的汽车轮毂主要出口美国售后市场,受中美贸易摩擦、市场需求低迷以及美国主要客户WPR重组等影响,订单减少,轮毂业务收入下降,主要原材料铝价上涨。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对子公司人员进行调整与精简,致使2024年的辞退补偿费用增加。受汇率波动、境外借款利率上涨以及公司银行借款增长影响,财务费用增加。
根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审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中未分配利润为-60,371.50万元,母公司报表中未分配利润为-98,620.05万元,公司实收股本为95,051.55万元,公司未弥补亏损金额达到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渤海汽车连续第四年录得亏损,也是公司2004年上市以来亏损数额最大的一年。2021年至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10.71万元、-6225.84万元、-1.99亿元。
与此同时,渤海汽车毛利率和净利率均降至冰点,2024年的毛利率为-2.72%,2023年毛利率还有6.66%,2016年更是高达24.12%,最近20年来公司毛利率从未有过负数。2024年公司净利率为-29.82%,较上年的-4.12%大降25.7%,也是前所未有。
2024年,渤海汽车的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营收比为12.26%,同比增加66.54%。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增加59.15%,财务费用同比增加78.2%,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2024年,渤海汽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77.76万元,同比减少94.86%。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2.5%,较上年同期的40.62%上升近12个百分点,达至近10年来的高点。
渤海汽车于2004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活塞及组件、轻量化汽车零部件、汽车轮毂、汽车空调、减振器、油箱等多个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
来源:读创财经
-
星光股份收警示函,股票明日停牌一天
4月27日晚间,星光股份(002076.SZ)公告,公司及董事长戴俊威、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振江、董事会秘书张桃华于近日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广东证监局指出,星光股份存在以下违规问题:2025年1月20日,星光股份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
-
68%新能源渗透率背后的“4+N”产业密码 上海加速打造智能汽车城市发展样本
(《2025上海智能汽车发展白皮书》发布现场。普华永道供图)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我们首次尝试以城市、地域为切入点去分析一个产业,但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和信息不完整的地方。我们希望以这份报告为起点,可以将这项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日前,普华永道联合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发布《20
-
突发公告:两人已离婚,女方分走超3亿元
4月25日晚间,鼎信通讯(SH603421,股价6.09元,市值39.72亿元)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建华的通知,其于2025年4月24日收到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王建华与张启已就离婚后财产分割事项达成一致。公告显示,根据《民事调解书》,王建华同意将持有公司
-
渤海国际和BTAH破产“压垮”渤海汽车!巨亏12亿元创纪录,毛利率和净利率均降至冰点
渤海汽车(600960)日前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2.27亿元,同比下降9.48%;归母净利润为-12.64亿元,同比下降535.66%;扣非净利润为-12.78亿元,同比下降496.34%。从单季度数据来看,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9.21亿元,同比下降20.63%;归母净利润为
-
青海省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7亿元
消费者在专卖店挑选手机。西海新闻记者 邓建青 摄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范程程)青海省商务厅4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过18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7亿元,撬动消费近28亿元。在西宁市城西区同仁路的一家手机卖场,“国补巨惠15%”“补贴加码!”等醒目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