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变废为宝,废弃果蔬巧做洗衣液
7月10日,记者见到承德怡酵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酵堂”)副总经理段海英时,她的手机响个不停。
“段总,我家有100多斤根部腐烂的白菜,你们收吗?”
“大棚里有几十斤落地西红柿,你们要吗?”
这样的询问,手机微信里还有不少。看到记者有些好奇,段海英笑道:“有人说我们是废弃果蔬收购站,其实我们更擅长变废为宝。”
怡酵堂位于隆化县汤头沟镇富新村,这里既有平坦肥沃的山谷盆地,蔬菜大棚遍布田畴,又有连绵群山,草木葱郁,果园飘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生产提供了丰富原料。
走进公司库房,成堆的白色塑料桶整齐码放,桶内深褐色的液体散发着醇厚的酸香。
“这些是用落地水果、卖不出去的蔬菜发酵而成的植物酵素,能有效分解衣物上的蛋白质、油脂等污渍,是制作洗衣液的优质原料。”段海英介绍,去年10月公司正式投产。
10年前,见农村大棚和果园的废弃果蔬被随意丢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怡酵堂便有了废物综合利用的想法。通过反复试验,研发团队逐渐摸索出利用水果、蔬菜生产植物酵素的工艺,但原料配比、时间控制,以及添加物的种类必须精准把控。
“误差以克计算,稍有不慎,原料就会腐败变质,成为一桶臭水。”段海英说。
发酵车间内,工人正在一一搅拌桶内混合物,确保发酵均匀。记者发现,浸泡在液体内的除了果蔬,还有艾草。
据介绍,果蔬之外,漫山遍野的艾草,凭借其杀菌、止痒等功效,成为酵素生产的“新宠”。
最近一个月,怡酵堂每天上午会安排10多名员工上山割艾草,下午将新鲜艾草清洗、切段,放入桶内发酵。
“桶里的水、艾草、红糖等,都需科学配比。”段海英说,前20天每天要搅拌一次,之后密封放置3个月,一桶优质酵素就自然形成。
在生产车间,用废弃果蔬和艾草制作的酵素,经过多重过滤,与纯净水、表面活性剂混合后,便可灌装成洗衣液。与传统洗衣液相比,这种植物酵素洗衣液不含强效化学物质,可减少对衣物纤维损伤。
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已销售6万瓶,累计处理废弃果蔬30多吨。
前不久,怡酵堂提交的“一种艾叶、酵素洗衣液及其制备工艺”专利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我们还用山楂、蒲公英、槐花、樱桃等,研发出食用酵素;用西红柿、茄子等老秧苗,生产出环保酵素,可加入洒水车,用于环境清洁。另外,发酵产生的残渣,可生产有机肥,资源能吃干榨净。”段海英表示,未来公司将扩大产能,让更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变废为宝。(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
记者走基层|变废为宝,废弃果蔬巧做洗衣液
7月10日,记者见到承德怡酵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酵堂”)副总经理段海英时,她的手机响个不停。“段总,我家有100多斤根部腐烂的白菜,你们收吗?”“大棚里有几十斤落地西红柿,你们要吗?”这样的询问,手机微信里还有不少。看到记者有些好奇,段海英笑道:“有人说我们是废弃果蔬收购站,其实我们更擅
-
长镜头|寻找河北红山文化璀璨星河
日前,“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这一展览由上海博物馆携手辽宁、河北、内蒙古、北京、天津等地的20家文博及考古机构联手策划,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展品最为全面的一次红山文化主题展。6月18日,张家口宣化郑家沟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队员在1号积石冢工作(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
福州一七旬女子走失,家人急寻!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毛朝青 文/图10日上午,有福州市民发布寻人启事称,一位名叫侯玉萍的女子走失,该女子76岁,身高153厘米,短发花白,体态偏瘦,走路不利索,走失时身穿金黄色上衣。侯玉萍随后,记者与走失者的女儿侯女士取得联系。侯女士说,7月9日7时15分,其母亲从家中外出,7时50分左右,出现在南门
-
为啥体育用品都爱碳纤维?它可真是太强了!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从疾如闪电的运动自行车,到上演百步穿杨的射箭赛场,碳纤维材料近年来在体育装备制造中大展身手,既帮助运动员实现突破,又助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走访山东、广西等地,探访碳纤维材料在体育产业的有趣故事。运动自行车,轻便省力人民日报记者 王亮想要制造一辆轻便、坚固又耐用的运
-
7月1日起 “石家庄—广州”快速多式联运班列加密开行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获悉,为满足货源增长需求,自7月1日起“石家庄—广州”快速多式联运班列开行频次由每周3列提升至4列,月均运力预计提升33%。去年12月18日,“石家庄—广州”快速多式联运班列开通,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超60列,发运货物6.5万吨,实现了从单向运输到“重去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