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科技赋能南平茶事 振兴途中茶韵婉转飘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5:08:00    

4月19日至4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福建南平举办。

南平是全国文明的茶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青山蜿蜒起伏,绿水悠悠流淌,滋养出丰富多样的物产,拥有“南方林海”“福建粮仓”“中国竹乡”等多张“金名片”。在这里,72.1万亩茶园如绿色绸带般,错落有致地铺展在青山绿水间。

美丽画卷背后,如何充分利用好这片广袤茶园,让它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书写生态绿色满分答卷?活动第二天(20日),媒体采风团来到了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和武夷山大坪洲生态茶园,在这里寻找到答案。

科技助力 茶园焕新颜

清晨的细雨刚刚停歇,媒体采风团走进福建南平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清新茶香裹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茶山绿意盎然,层层叠叠的茶树如绿色波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漫步茶园小径,指尖轻拂嫩绿茶叶,仿佛能感受到它们蓬勃的生命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茶园,一块数字屏幕实时记录着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等五项环境监测指标,全天候记录茶叶生长全周期。

好山好水,孕育出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骨花香”,茶叶也成了当地的致富支柱。但过去,茶园管理趋于粗放,施肥也不科学,茶农习惯清耕,茶园土壤逐渐退化。后来,科技特派员为老茶乡带来了科技新解法。

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率先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据悉,25年来,一方茶园,汇聚了众多科研力量: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植物根系领域专家廖红教授的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福建省农科院张艳璇的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科技特派员们如春风化雨,扎根田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实际行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共同在闽北大地走向茶山新曲。

在与当地茶农交流时,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对科技特派员的感激与信赖。“以前种茶靠经验,现在靠科技,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都大大提高了,收入也多了不少”。

在茶园的对面,有一座新开不久的三茶统筹馆,在里面,大家可以近距离领略武夷山茶文化传承千年的独特魅力。“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毒,到唐煎宋点、明清冲泡,中国已发展出乌龙茶、红茶、白茶、绿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现场,解说员向记者娓娓道来。

据悉,该馆进一步完善了燕子窠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及文化展示功能,让公众深入了解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成果。

参观完展馆,采风团还来到了一旁的三茶体验馆感受岩韵茶香。茶艺师优雅的泡茶动作十分流畅,茶汤倒进杯子,琥珀色的光泽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珉上一口,醇厚的茶香在舌尖散开,瞬间浸润整个口腔,让人陶醉其中。

“三茶”统筹 产业谱新篇

走进武夷山大坪洲生态茶园,同样满眼都是绿色,梯田纵横交错,宛若翡翠拼图。武夷山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是一位90后小伙,也是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卖起了茶叶,“茶产业的发展,既要守住传统的根,也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方舟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武夷山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武夷山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

理科生出身的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将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与传统制茶技艺深度融合,他引入气候监测仪,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通过算法精准预测采茶时机;研发的“茶叶摇青机器人”复刻老师傅的手法,实现了摇青工序的标准化;智能采茶机、制茶机器人也已进入田间实验阶段,可模拟人工采摘的“中开面、大开面”标准,误差低于3%;针对采茶工老龄化问题,他利用机械识别新老茶叶,效率较人工提升了3倍......接下来,方舟计划推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三部曲》,将系统解构18道工序的科学逻辑,推动非遗技艺向“可复制、可传承”转型。

据悉,如今武夷山全域推广绿色生态茶园,2024年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50亿元,农民近半收入来自茶叶。在“三茶统筹”绿色发展这场重要考试中,南平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满分答卷。

茶韵悠长 共赴振兴路

从科技特派员带来的创新技术,到“三茶”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南平茶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越来越有活力。科技赋能,让茶园管理更科学、茶叶品质更优良;“三茶”统筹,则让茶文化得以传承、茶产业不断壮大、茶科技持续进步。

凭借着一叶茶,南平写下了乡村振兴的好故事,绘就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壮丽实景。如今,茶乡大地处处洋溢着发展的生机与希望,茶农们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笑容。

展望未来,武夷山茶会愈发馥郁芬芳,带着更多人走上富裕路,让这片古老的茶乡在新时代更加出彩。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益恒)

相关文章
  1. 助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量产快速转化 成都高新区打造20亿元“中试基金”和50亿元“数字文创母基金”

    4月25日,2025年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协同发展大会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办。本次大会以“聚势蓉城,策动未来”为主题,汇聚了知名院士、投资机构代表、新质生产力企业及行业专家100余人,共同探讨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当天的大会现场,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了“3+6+6”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实现现代化产

    0 2025-04-25 18:03:00

  2. 冰丝带上新!将推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带您体验古都变迁

    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来打卡,好玩的体验将越来越多。4月25日,记者从2025北京国资公司文体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家速滑馆西广场将推出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奥梦京华》,预计6月亮相。作为“双奥国企”,北京国资公司继续发挥旗下顶级体育场馆资源和赛事运营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引入国际国内顶级

    0 2025-04-25 17:23:00

  3. 连续举办多届,文旅大会的变与不变

    □ 本报记者 王鹤颖四月的齐鲁大地,阳光和煦,繁花似锦,与一场春日里的文旅盛会——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撞了个满怀。自2020年起,山东每年高规格举办以文旅为主题的大会。几年间,大会“走”过了济南、烟台、济宁、青岛、临沂5座城市,不仅提振了当地文旅消费、展现了文旅业态新成果,更成为激发

    0 2025-04-24 16:55:00

  4. 阅读点亮梦想 科技筑梦未来 第十一届数字阅读年会在太原举办

    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数字阅读论坛暨第十一届数字阅读年会在太原举办。大会以“阅读点亮梦想,科技筑梦未来”为主题,旨在持续深入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进一步深化“内容+科技+融合创新”,不断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全民阅读生态创新。会上,《2024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

    0 2025-04-24 06:27:00

  5. 数智时代版权护航,重庆如何助推网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网络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然而,网络影视剧也沦为版权侵权重灾区,有关影视剧版权保护的讨论,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议题。那么,作为网络影视产业一方重镇,重庆应该怎么办?座谈会现场。记者 赵欣 摄4月22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到来

    0 2025-04-22 16: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