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旅程 活力中国——旅游业一线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1:08:00    

旅行,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是对多元体验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诗和远方”融入市井烟火,当绿水青山化作发展新动能,当文化旅游融合持续上新出彩,生动展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诗和远方”连接“市井烟火”

每年5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万亩玫瑰竞相绽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

“这里的花好美呀,然后空气里面都弥漫着玫瑰花的香味。”游客沈芯如说。

近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万亩玫瑰竞相绽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新华社记者 王安浩维 摄

玫瑰山药、玫瑰豆花、玫瑰鸡蛋饼、玫瑰手撕鸡、香柠玫瑰、玫瑰鲜花包、玫瑰菠萝饭……今年,当地创新推出一系列有关玫瑰的特色美食,让“舌尖上的玫瑰”成为文旅消费新亮点。

“今天很荣幸能吃到一桌都是用玫瑰花制作的菜肴,特别浪漫。”游客陈淑华说,“每一道菜都非常精致,真的是一种‘舌尖上的享受’。”

新需求催生新供给,进而再度激发新需求。走心的旅游服务,带来的是目的地与游客的“双向奔赴”。

今年,姚安县创新推出一系列有关玫瑰的特色美食,让“舌尖上的玫瑰”成为文旅消费新亮点。新华社记者 王安浩维 摄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罗晓梅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的旅游服务质量,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我们的商家以及文旅企业也发放了大量的消费券以及优惠券,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我们也准备了多场次的文艺演出,部分热门景点免收门票,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也免费开放,并提供免费讲解服务,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从延长开放时间的知名景区,到创意迭出的新场景新景区;从人潮涌动的休闲街区,到彰显个性的小众县城……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热点“百花齐放”,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多彩,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今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长江流域恢复“水清岸绿、鱼跃鸟飞”,古晋阳胜景“汾河晚渡”重现,云南洱海“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常驻。

2024年7月11日,游客乘坐电瓶车在伊春市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穿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2015年4月1日,中国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西起大兴安岭,东到长白山脉,绵延数千公里的森林里,林业工人们挂斧停锯。

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林都”伊春,全面停伐后,依托林下广阔空间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特色森林旅游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蹲腿哈腰嘛,嗨!腰刀就挂好,嗨!挺起个腰来,吆呵呵嗨!……”

崔健华是一名“林三代”,担任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经理助理。凭借森林号子以及对林区故事的熟悉,崔健华已是景区的“金牌导游”。他说,“森林号子是森林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表演森林号子,拉近游客与森林之间的距离。”

这是2023年5月21日的黑龙江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停伐后,林区景色更美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了。在内蒙古,林区旅游业发展逐步走上快车道。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太平经营管护中心退休职工邢中华说,“刚开始我们接待游客一天刚三四桌,后期逐渐增加到现在一天接待30多桌。现在旅游势态特别好,我们的收入也逐渐地增加,规模也逐渐地扩大。”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旅游业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据内蒙古森工集团数据,集团管理运营的景区、康养、食宿等项目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74.4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9.24%;实现旅游收入7050万元,同比增长62%。

文旅融合持续上新出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从循着博物馆去打卡,到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从美食之旅、红色之旅,到非遗游、研学游,人们越来越注重旅行给予的“情绪价值”“文化味儿”。

5月18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热闹非凡,人声鼎沸。新华社记者 杨华 摄

五月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特色主题演出,多彩戏剧巡游,武侯祠从自身三国文化特色出发,通过“IP共创、场景焕新、内容迭代、业态优化”四大亮点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三国文化盛宴。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工作人员白珊伊介绍,“成都武侯祠不断尝试活态传承三国文化,构建多层次文旅消费新场景,围绕‘古风场景+非遗集市+沉浸演艺+交互体验’推陈出新。”

游客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欣赏特色主题演出。新华社记者 杨华 摄

从《把酒话英雄》到《夜映武侯》,主题沉浸式演出以三国文化为根基,依托博物馆园林实景,多个点位融汇歌舞、古风器乐、杂技和朗诵等艺术形式为一体。

5月18日,游客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心上《夜映武侯》主题沉浸式演出。新华社记者 杨华 摄

在位于江西修水县的鹿鸣谷景区内,一批2000多人的研学团队在老师以及景区导游带领下,在互动中探索自然、发现自然。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江西修水县以“研学游”破题,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知识课堂。修水县鹿鸣谷景区营销负责人江一帆说,“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通过这个科普研学的延伸,在团队游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赛道。”

据介绍,修水县与500余家机构合作,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超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38亿元。

研学游团队有序进入修水县鹿鸣谷景区。新华社记者 郭杰文 摄

一业兴,百业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让人们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心灵感受美好,为中国发展注入新活力、打开新空间。

相关文章
  1. 取代日本,“中国成首选”!

    “中国6月取代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旅游目的地。”《新加坡商业评论》2日报道称,区域性金融科技初创公司YouTrip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由于中国旅游经济实惠且在文化、美食和零售体验方面魅力日益增强,今年6月,前往中国的新加坡游客数量相比去年同期激增58%。报道称,整体而言,超过80%的新加坡人倾

    0 2025-07-04 09:32:00

  2. 市井搭台,盛会生根,邵阳旅发大会“长”进生活里

    湘伴导读:好看!好吃!好玩!6月29日至30日,以“千年古城 福地武冈”为主题的第四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在武冈举办。6月29日晚,第四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暨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武冈举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从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清新壮美,到法相岩摩崖石刻的文化韵味;从武冈丝弦的“轻柔婉转若仙乐

    0 2025-06-30 17:45:00

  3. 【央媒看肃南】把祁连山“搬”出山

    在扑面而来的巨幕视频以及数字沙盘等联动演绎中,感受祁连山23亿年形成的沧海桑田;手持AR转动装置,仿佛穿越了由“雪山之王”雪豹引领的“动物乐园”;通过实物造景和LED矩形屏,身临其境感受400余件珍稀野生植物的生机和活力……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祁连山被“搬”出山。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部

    0 2025-06-25 09:13:00

  4. (体育)足球——世俱杯小组赛:迈阿密国际队对阵帕尔梅拉斯队

    当日,在美国迈阿密进行的2025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世俱杯)A组小组赛中,美国迈阿密国际队对阵巴西帕尔梅拉斯队。6月23日,迈阿密国际队球员苏亚雷斯赛前抵达球场。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6月23日,迈阿密国际队球员布斯克茨赛前抵达球场。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6月23日,迈阿密国际队球员梅西(左

    0 2025-06-24 08:57:00

  5. 焕新升级 红河峡谷漂流开漂

    游客在红河峡谷乘坐橡皮艇开心地漂流。本报记者 吴章杰 摄本报讯 记者李毅 首席记者陈浩报道 6月19日,记者从清原满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因辽宁清原红河峡谷漂流旅游有限公司经营到期,目前,红河峡谷漂流景区由清原县泉韵盛源有限公司运营,2025年漂流于6月20日开启。今年,清原县委、县政府加大资金

    0 2025-06-24 0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