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丨豆汁儿记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北京街边的豆汁店一大早会涌进两拨人——一天不喝就“不得劲儿”的老北京居民,不尝一口“不信邪”的外地游客。小嘬一口,吸溜一声,表情各异。
“闻起来不太好,但喝着还行,好像和豆浆差不多。”近日,在天坛公园北门对面的老磁器口豆汁店,头回喝豆汁儿的记者发现,味蕾居然与它很合拍。这让一旁准备“看戏”的北京同事大失所望。
豆汁,是北京的特色小吃,因其“酸馊味儿”在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来北京喝豆汁儿,甚至成了一种挑战。抖音上#豆汁挑战#话题显示已有2.5万人参与,相关视频播放量高达5.4亿次。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一书中写道,豆汁是将绿豆浸泡十几个小时后,磨成稀糊,经过过滤、沉淀、发酵后用旺火煮沸,再用微火保温,形成的流食。在清代乾隆年间还成为宫廷御膳。
一勺、两勺,再端起来喝,不一会儿记者就将一碗豆汁儿一饮而尽。
但一旁的四川游客胡馨梅,与豆汁儿的缘分就浅得多。刚抿了一口,“咽不下去,感觉是馊的!”她面露难色后,随即又舀了一勺让妈妈品尝,皱眉的表情顿时被复制粘贴。
“我喜欢看来尝鲜的客人一口下去后,那种‘狰狞’的表情。”这家店第三代掌柜的徐嘉祥笑着说。
店里,服务员还会热情地主动传授秘诀,帮助游客喝下去。“左手舀一勺豆汁儿,右手夹一根咸菜丝儿,放在一起喝,喝完再吃一口焦圈儿。这样咸味儿能盖住酸味儿。”
外地人尝个怪味儿,爱喝它的本地人则图个味蕾快活。这是他们从小到大的早餐标配。
年逾八旬的老北京冯大爷,经常一大早花一个多小时,从家赶到店里喝豆汁儿。“我年轻的时候,就爱喝它家这口。现在搬走了,大老远过来也要喝。在这家店里,喝着踏实、过瘾、够味儿。”冯大爷说,要是早来一点儿,一整屋都是岁数大的老北京。
这家店历经国营、私营,现在是“90后”的徐嘉祥,在20岁时从父亲手里接管过来。他操着一口纯正京片子说道:“我打小就喜欢放学后往店里‘扎’,和大爷大妈们聊聊天。耳濡目染间,我就觉着我得干这行,守住这儿的人情味儿。”
为了适应市场,他在接近旅游区的这家店铺,把豆汁儿改良得味道稍淡,还为避免浪费,提供小瓶装给好奇者品尝,但“也没有为了让人接受而丢了本,食材和工艺得守规矩”。
豆汁是几代老北京的味蕾记忆,豆汁食俗在2007年还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民俗学者周家望说,基于其去火、助消化的功效,他认为豆汁儿更可能是以狩猎、食肉为主的满族人带至京城的。
周家望介绍,之后随着饮食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开始喝豆汁儿,民国时期不少的京剧名人被豆汁儿圈粉儿。“梅兰芳先生爱喝豆汁儿到什么程度?梅先生住上海时,弟子言慧珠,还专门找一个大玻璃罐子,买了一罐的豆汁儿,坐飞机送到梅兰芳家。”
如今,豆汁儿已遍布京城,还出现了瓶装豆汁,豆汁与其他食品的混搭,如豆汁乌龙茶、豆汁冰淇淋等。“豆汁儿之所以出圈儿,是因为它的味道独绝。你认为好也罢、怪也行,特立独行的这一碗,总是热腾腾地在那放着。”周家望说,对于“含豆汁”的新品可以持开放的态度,毕竟北京饮食的底色就是海纳百川。
一位从小在北京长大的朋友告诉记者,外地游客初来北京旅游想品尝特色风味,不必四九城满世界乱走,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逛一逛,这一路就是特色地图:天桥小吃、老磁器口豆汁儿、稻香村的点心匣子、北京人“贴秋膘”的天福号、富华斋饽饽铺的宫廷点心、鲁迅先生情有独钟的同和居、什刹海边上的烤肉季……
策划:孙闻、王黎
视频制作:赵鹏昊、李欢
海报制作:钟焯
来源:新华网
作者: 钟焯
-
北京这个牡丹文化节开幕→
莲花池公园紧邻西客站,占地44.6万平方米,其中湖面面积12.6万平方米,是北京市历史名园,素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城的发祥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公园牡丹种植面积3000余平方米,有150余个品种,另有60余种芍药,以精致、自然、亲民为主要特色。豆绿
-
国航发布2025夏秋航季航线规划及新产品,重点推出北京至开罗和多伦多航线
4月24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在杭州举办“新启航 智未来”——2025年产品分享会,正式发布国航2025年夏秋航季航线网络规划、运力安排,与合作伙伴共话航空服务数智化未来。现场分享新航季国航航线相关产品和服务。图/国航分享会现场,国航介绍了2025年夏秋航季的运力部署计划。
-
潍坊寿光:机器人、番茄树同台亮相 农业科技闪耀菜博会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3日讯 4月20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启幕。各个展馆为广大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农业科技嘉年华”。其中,10号馆集中展示先进农业技术。在未来农业机器人展示区,机器人和机器狗成为了“展馆明星”。在技术员的操控下,机器人、机器狗可以灵活移动,并与游客互动。
-
回溯经典 观照现实 注目未来
人间四月天,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如期而至。为期9天的时间里,影片与影迷双向奔赴,中外影人交流互鉴,技术与产业融合共生……透过北影节这扇“光影之窗”,可以洞见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感悟中国电影兼容古今、交融中西的时代气象。回溯电影百年历程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
-
北京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同比降20.4%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开门红”
人民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北京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大领域百余项措施全面启动、加快实施,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为历史同期最优,优良天数79天,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