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钓鱼诈骗是什么
网络钓鱼诈骗是一种 通过欺诈手段获取个人信息或财务数据的网络攻击方式。它通常涉及以下几种手法:
发送欺诈性邮件或信息:
诈骗者通过发送大量看似来自可信来源的电子邮件、短信或社交媒体消息,诱使受害者提供敏感信息或点击恶意链接。这些信息通常包含一个链接,指向一个看起来合法但实际上是恶意的网站。
建立假冒网站:
诈骗者建立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假冒网站,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这些信息盗窃用户资金或窃取个人资料。
利用恶意软件:
诈骗者可能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通过植入恶意代码或破解口令,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直接盗取资金。
群发信息诈骗:
诈骗者通过群发短信或邮件,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或短信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继而实施盗窃。
网络钓鱼诈骗的法律后果包括: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了防范网络钓鱼诈骗,用户应采取以下措施:
不要在网上随意填写个人资料。
开通网上业务前应前往正规银行索要资料,登录正确的网页办理业务。
遇到可疑邮件或链接时,不要轻易点击,最好使用安全软件进行防护。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以修补可能的安全漏洞。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成为网络钓鱼诈骗受害者的风险。
-
同沃汽车申请车辆加速度预测相关专利,降低数据质量的依赖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重庆同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车辆加速度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20308136A,申请日期为2025年04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加速度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车辆
-
“网络身份证”来了!申领方法、应用场景戳——
“网络身份证”来了!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公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已于7月15日起开始正式施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既能证明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今后,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场景中,
-
警惕混淆概念、隐瞒实际成本等虚假宣传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记者刘小燕)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今天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风险
-
赶紧删!这些APP涉诈
信息通信行业反诈中心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持续翻新 花样繁多涉诈APP常以极具迷惑性的形式进行伪装构成诈骗陷阱为切实保障公众财产安全近日 信息通信行业反诈中心汇总近期高发的涉诈APP信息帮助大家快速识别诈骗迷局增强防范意识切实守护财产安全!原稿点击:赶紧删!这些APP涉诈-重庆日报
-
今日辟谣(2025年7月8日)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7月8日辟 谣杭州地铁辟谣“充电宝引发车厢冒烟”详情:7月7日早高峰时段,浙江杭州地铁3号线一车厢突发冒烟情况,不少乘客捂住口鼻跑下车厢,网传“疑似充电宝爆了”,引发关注。对此,杭州地铁回应表示,7月7日早上7:37分,杭州地铁3号线从星桥开往吴山前村方向,列车